自從去年年底回國、重返一線管理崗位后,劉強東已經放了多個大招:上線百億補貼、打通京東零售自營和POP商家渠道、調整京東物流組織架構、推動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等業務集團獨立上市……這些舉措,都集中在集團業務上,目標是重新梳理京東的核心資產,重拾核心競爭力。
(資料圖片)
容易被忽視的是,在業務之外,京東的員工關懷、日常管理,也悄然發生一些變化:5月4日,京東官方宣布啟動“京東青年城”項目,預計投入近60億元在北京亦莊總部附近地塊興建4000多套自持員工租賃公寓。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為員工修建租賃公寓,京東不僅需要拿出白花花的銀子,還要付出很大的勇氣。尤其是在互聯網行業推行降本增效政策的背景下,前期拿地到后期建設近百億的投入并不是一個小數目。
當然,為員工建房或提供購房、租房補貼大廠不止京東一家。留住高端人才,追求穩定的投資回報率,是它們的共同追求。在互聯網風口接連破滅之際,最傳統的房地產,似乎仍能為大廠提供久違的確定性。
拿出全年利潤蓋房子,京東圖點啥?
早在今年2月京東花費31.12億投得亦莊核心區地塊的時候,外界就對其下一步行動充滿期待。官方資料顯示,該地塊位于亦莊新城0303街區,毗鄰京東北京總部。除了商業用地用途外,還包含住宅用地規劃。
雖然京東有關負責人此前并未透露該地塊的用途,但從上述信息不難看出,員工公寓早已在規劃之中。如今官方規劃浮出水面,“京東青年城”的更多細節隨之曝光,更加令旁人艷羨。
首先看內部設計。在官方介紹中,該公寓由國際知名的伍茲貝格負責設計工作,采用精裝模式,員工可以拎包入住。公共區域方面,書吧、健身區、游戲共享空間一應俱全,滿足年輕員工的生活、娛樂需求。
其次, “京東青年城”的配套設施也十分豐富。從規劃圖中可以看出,整個建筑項目包含幼兒園、商業休閑區、籃球館、電影院等公共場所,總建筑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
從拿地到后期規劃、投建,“京東青年城”的總耗資接近百億。這個數字乍一看不算夸張,但要知道,京東2022財年的凈利潤才104億元。過去一年,降本增效成為互聯網大廠的主旋律,各家大廠都在削減福利、精簡人員,京東這時候還能拿出這一大筆錢投資建房實屬不易。
那么這筆錢花得值不值?價值研究所認為,這個問題不能局限于經濟效益層面,要結合京東的企業文化、劉強東本人的行事風格以及來回答。
一方面,“京東青年城”落成后,京東和亦莊經濟區將進一步綁定。
自從2015年京東亦莊總部大樓正式啟用以來,京東對當地經濟的輻射作用就不斷加強。去年9月,京東總部2號樓A、B棟辦公大樓也正式落成啟用,成為京東規模最大的園區。京東安家亦莊,大批高收入員工、高素質人才涌入,顯著提振周邊房產租賃、零售消費、交通出行市場,當地政府自然喜聞樂見。
從這個角度講,京東等于給亦莊納了一份投名狀,促進政企融合,在日后共謀發展。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亦莊都是北京幾大核心區域中GDP增速最高的一區。根據官方規劃,亦莊新城糅合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配套服務區、產業發展配套區等多個功能分區,在北京的經濟版圖中地位越來越重要,未來幾年政策扶持力度也不會低。
就像阿里和杭州余杭區、騰訊和深圳南山區、華為和東莞松山湖一樣,京東或許也要增強自己的地域文化了。
另一方面,劉強東本人一直十分重視員工福利,尤其是租房、購房補貼。這種“兄弟文化”,已經成為京東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也讓劉強東引以為豪。
去年11月,劉強東曾發布內部信,宣布拿出100億元成立基層員工“住房保障基金”。官方數據顯示,截止今年2月京東已經為物流園員工提供了超過1.5萬套免費宿舍。財報則顯示,上一財年京東一線員工薪酬福利支出達到446億元,近三年總支出達到1065億元。
底層出身、白手起家的劉強東,自然更懂基層員工的不易。京東超50萬員工中,倉儲物流占一大半,人員結構也和其他大廠有顯著區別。各種因素共同作用下,京東投入巨資解決員工租房、購房難題也是順理成章。
當然,熱衷拿地建房的不止京東一家。不親自下場蓋樓,向員工提供購房、租房補貼的大廠也比比皆是。在住房福利上內卷,似乎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華為半賣半送、騰訊提供90萬免息貸款,大廠房補有多卷?
在京東之前,華為、格力已投入重金打造員工福利房。
早在2018年,董明珠就表示要為8萬名格力員工分房。按照珠海當時的新樓盤均價換算,董明珠要兌現承諾至少要投入近300億資金。龐大的開銷和緩慢的建設進度,一度讓格力員工房計劃遭遇各方質疑。
不過今年2月,董明珠再次發聲打消外界種種疑慮:
事實上,雖然建房、分房遇到的困難比預期多,這些年格力還是兌現了部分承諾。2021年6月,格力在內部開通住房申請系統,面向珠海、中山地區已婚且未參與公司房改項目的員工開放。不久后,董明珠宣布第一批3700套員工住房即將交付,不過會優先分配給優秀員工。
對比之下,華為的辦事效率就要高很多了。
大舉遷往東莞松山湖基地后,華為就在當地大手筆購置商住用地,并折價出售給員工。2019年11月,華為子公司綠苑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花費8.4億拿下松山湖園區附近的精裝公寓,員工購買價格約合1.1元/平米。同一區域的樓盤,均價在2.6萬左右。換句話說,華為等于為員工打了個五折,半賣半送。
2021年,有媒體爆料華為松山湖基地附近的綠島花園樓盤也接近竣工——這已經是華為在該地區的第三個員工福利房項目。
當然,直接蓋房、分房的企業還是少數。和騰訊、阿里、字節一樣提供購房無息貸款和租房補貼,才是業內主流做法。而在具體補貼政策上,這幾家頭部大廠也是一個比一個壕。
騰訊是國內最早提供購房補貼的大廠,在2011年便啟動了員工安居計劃。早期計劃中,面對一、二線城市的員工,騰訊分別提供最高30萬和10萬元的免息貸款。后來隨著樓價不斷攀升,騰訊在2021年推出升級版安居計劃Plus,最高免息貸款金額高達90萬。
緊跟騰訊的步伐,阿里也在2011年提出“ihome”計劃,向員工提供首套房最高30萬元免息貸款。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在2016年曾聯手杭州當地房產開發商綠城集團拿地自建員工房,并6折出售給內部員工。不過該計劃是馬云特批,且投入規模較少,阿里此后的員工房補計劃仍以無息貸款為主。
這幾年員工規模迅速增長的字節跳動、快手等大廠,當然也不會吝嗇補貼。也許是員工和公司一樣年輕,還沒到購房置業的時候,這幾家大廠的補貼以租房為主。
字節提供的租房補貼是每月1500元,要求租房地址據辦公地點步行時間不超30分鐘,快手則要求租房地點和公司直線距離在3-5公里,每月房補為2000元。由于字節、快手等大廠出手闊綽,員工整體收入偏高,也帶動了辦公區附近的房產租賃價格,甚至衍生出“節區房”這個熱梗。
然而,這種好日子似乎總會有盡頭。去年2月,在字節傳出裁員傳聞的同時,也有消息稱將取消1500元房補,改為每月300元的交通補貼。雖然此事一直沒有得到官方確認,但在互聯網行業整體下行的情況下,大廠員工也很清楚過往的高福利很難延續下去。
這時候,大廠們或許應該好好想一想:繼續投資建員工福利房、提供高額補貼,到底值不值?
大廠房補內卷背后:重塑投資版圖&爭搶高端人才
回顧過去兩年,上述大廠處境并不樂觀。業績增長遭遇瓶頸,圍繞降本增效這個關鍵詞,裁員、凍結招聘、年終獎打折、福利縮水等負面消息層出不窮。
去年二季度宣告獨立發展后,飛豬的福利體系、員工職級不再和阿里同步,對應的購房貸款被取消??焓忠矌缀踉谕粫r間取消住房補貼,不少員工向媒體抱怨已經租不起公司附近的房子了。
和京東大手筆在亦莊拿地建房的企業文化、政策考量不同,對更多互聯網大廠來說,自建樓盤也好,提供購房、租房補貼也好,都要充分考慮背后的經濟效益。效益不一定指賬面利潤,還有各種隱形收益:只有看到收益,大廠才會堅定投入。
收益體現在哪里?價值研究所認為,有兩個角度值得關注。
其一,留住高端人才、提高員工歸屬感,是福利房和租房補貼的主要目的。
想跟公司買福利房,要符合一定條件,比如滿足工作年限或合同年限。華為的優惠購房計劃就列明,前5年是租賃期,5年后員工才能購買產權,且購買后至少5年不能轉讓。
騰訊的安居計劃Plus雖然申請門檻較前兩期方案低了不少,但仍有入職時間2年以上(績效優秀者1年)等硬性規定,而且名額有限。阿里的“ihome”計劃則針對不同員工,采取階梯式貸款政策:入職3年以上(含)的員工貸款上限30萬元,入職2年以上(含)的員工上限減少至20萬元,且需以家庭為單位申請。
入職時長,是檢驗員工忠誠度的重要標準之一;組建家庭,這意味著員工需要承擔更大的經濟壓力和跳槽風險,更傾向追求穩定工作。阿里、騰訊們的無息貸款申請標準,完全是有的放矢,力圖留住那些核心員工。
其二,在收縮投資版圖、削減資本支出的情況下,大廠需要一個新“風口”去消化這部分資金。
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大廠的投資版圖就不斷收縮:字節跳動直接撤掉投資部門,騰訊接連出售京東、美團股份,阿里投資部被傳裁員三分之一,上半年對外投資僅有11筆為歷年新低。全年下來,曾經的風投王者騰訊投資項目較巔峰期銳減60%,就連騰訊投資部官網也宣告下線。
在當前的投資環境中,無論是單純地投資房產,還是投資背后的高端人才,看起來都比那些隨時有可能破滅的風口更靠譜。畢竟大廠們過去大手筆投資的在線教育、新消費、企業服務等行業,都有衰落之勢。
而投資人才,其實也是投資企業的未來——回報周期可能很長,卻不會輕易虧損。這些錢花得值不值得,或許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檢驗。
進入2023年之后,互聯網大廠的日子其實已經慢慢好起來了。裁員告一段落,降本增效的目標至少完成了一半,接下來該思考怎么提高員工工作效率,以及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業務。
雖說互聯網行業存在大量基礎崗位,但高層次人仍是各個企業的重要財富。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興起后,AI、大數據、算法等領域的技術人才,是各個大廠爭搶對象。
受傳統文化、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經濟結構等各種因素影響,在可預見的未來,房產都是中國人的剛需。優厚的住房補貼和售價低廉的員工房,對大廠員工來說一直有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大廠提供的房補、無息貸款和員工房,則是吸納優質人才的王牌。
房補內卷,實質上也是一場極致的人才爭奪戰。想拔得頭籌,要拿出足夠的誠意?!熬〇|青年城”如今是搶足風頭,其他大廠的舉動,當然也值得留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