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微信突然發布掌紋支付產品,帶火了基于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絡、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的人臉識別、指紋識別、掌紋識別。對于A股市場而言,自然是不會放過對這些概念的炒作。
【資料圖】
在此風口下,主營出入口控制與管理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的百勝智能(301083.SZ)因沾上掌紋支付而成為近期大妖股。公司股價于5月23日-25日連續3個交易日出現“20CM”漲停,并于5月22日、5月25日分別觸及異常波動、嚴重異常波動情形。
隨著股價飛速上漲,百勝智能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5月26日,深交所要求百勝智能說明公司將“靜脈識別”技術認定為突破性技術的具體依據,以及掌靜脈識別機產品生產銷售計劃,并補充說明該產品對公司經營業績是否有重大影響等。據深交所披露,百勝智能在5月17日至25日漲幅嚴重異常期間,獲自然人買入12.75億元,占比76.27%(其中,中小投資者累計買入超8億元,占比49.19%)。機構投資者買入占比23.73%。從5月25日、5月26日龍虎榜數據看,公司股票在蘇南幫、徐留勝、量化打板、量化基金等知名游資榜上有名。
接連遭遇股價異動提醒公告、監管層下發關注涵后,百勝智能股價見高點后出現回落。實際上,自5月17日以來,截至5月26日收盤,短短八個交易日百勝智能漲幅已經超100%。雖然最新市值不到45億,但對應的市盈率已經高達175倍。
“掌靜脈識別技術”并非微信的技術路線
消息面上,5月21日,微信支付正式發布“微信刷掌”產品,用戶可與交通卡、會員卡、校園卡、門禁卡甚至門票電子碼綁定,刷掌驗證身份就能進行支付、入門、簽到等。
據騰訊提交的“掌紋識別方法、特征提取模型訓練方法、設備及介質”專利顯示,該方法包括獲取目標手部圖像、對目標手部圖像進行特征提取獲得掌紋、對多個預設掌紋特征進行識別處理確認目標用戶。從技術路線選擇的角度來看,騰訊發布的這個掌紋支付的技術路線與當前已經比較成熟的人臉支付技術路線大致相同,都是利用采集設備對目標特征進行提取然后再從已有數據庫中尋找相似特征以確認用戶身份。
然而,微信掌紋支付卻帶火了另一種叫“掌靜脈識別”的掌紋提取技術,該技術與微信掌紋支付的不同在于,它是通過對人體掌紋內部的靜脈紋路進行掃描識別從而確定用戶身份,技術門檻要比普通掌紋特征提取更高。
5月22日,百勝智能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復是否有掌紋或者靜脈識別相關的技術研發問題時表示,“靜脈識別是利用皮膚下的血管網絡結構特征作為生物特征進行身份識別。由于不同個體的靜脈血管網絡結構不同,因此靜脈具有很好的區分性;而且由于人體血管隱藏在皮膚之下,因此它不容易被偽造。該技術是繼指紋識別、人臉識別后又一突破性識別技術。公司目前推出了掌靜脈識別機產品,通過錄入掌靜脈實現身份驗證,具有隱私性強、精確性高、可靠性高、非接觸式等多方面優點。”同時,百勝智能還于5月22日發布一則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其中提到,“公司重視技術研發和技術積累,近年來,公司推出了一系列智慧化、安全性、科技性強的產品,用于人行管理的人臉識別一體機、掌靜脈識別一體機,實現檢測、驗證、通行等功能;用于車行管理的“車位管理機器人”、“車場管理機器人”等產品,能夠實現停車管理無人值守,減少人員投入,降低管理成本。”
不過隨著行情發酵,5月25日盤后,百勝智能發布嚴重異動公告稱,旗下“掌靜脈識別”涉及的相關業務尚處于市場推廣應用階段,暫未形成收入,暫不會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此外,公司“人臉識別”涉及的相關業務在2022年營收為910.38萬、占比2.24%,占公司整體營收規模比重非常小。可見,雖然百勝智能可能擁有技術門檻更高的掌紋識別技術,但或許正是因為更高的技術門檻才使這項技術目前并未廣泛應用,連微信目前也只是選擇了特征提取這個技術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百勝智能于2021年10月上市,目前主營業務為安防、出入口管理與控制業務等。但是鈦媒體APP卻并未在公司招股說明書、年報等過往公告中搜到上述提到的“掌靜脈識別一體機”字眼。
上市后業績翻臉,研發費用低于同行
券商研報顯示,近年來,百勝智能所在的收費道閘、開門機、升降地柱等賽道,同質化競爭嚴重,行業可謂是一片紅海。在此大背景下,上市后公司營業收入也是疲態盡顯。
據財報顯示,2022年百勝智能營收4.07億元、同比增長22.46%,實現歸母凈利潤6156.78萬、同比微增0.01%,實現扣非凈利潤4086.4萬元、同比下滑19.61%。到今年一季度仍舊低迷,營收7669.27萬元、同比下滑6.66%,實現歸母凈利潤631.62萬、同比下滑33.74%,實現扣非凈利潤531.8萬元、同比增長20.12%。從上述數據來看,百勝智能在2021年10月上市之前還保持較高增速,上市之后增速出現停滯,呈現出了明顯的上市前高增長、上市后業績翻臉特征。
為何如此?從百勝智能的銷售毛利率趨勢可以看出,在上市前夕的2020年公司還有將近29%的毛利率,但上市之后直接翻臉下滑,截至2022年,公司毛利率不足23%。對此,行業內人士告訴鈦媒體APP,安防行業產品更新換代快,市場需求變化比較明顯,若公司未來不能持續提供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無法快速挖掘新的應用需求以擴大市場份額,將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存在波動的風險。
同時,將百勝智能的毛利率拉長周期與同行企業對比來看,百勝智能的毛利率也顯著低于同行。對此公司稱主要是由于業務模式差異造成的,百勝智能主要面向B端,以直銷和經銷模式實現產品的銷售,主要客戶包括系統集成商及經銷商等。2019年12月3日,百勝智能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復審,2019年-2021年度減按15%稅率計征企業所得稅。而作為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2020年1-6月百勝智能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418.71萬元、1449.66萬元、1646.41萬元和613.59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徘徊于3.5%上下。
其研發費用與同行的比較,百勝智能的研發費用投入可以說是墊底狀態。通過查閱幾家可比同行,捷順科技2017年-2019年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8.24%、13.32%和11.28%;立方控股和道爾智控平均占比在10%左右;占比較低的可比同行藍卡科技占比分別為5.15%、3.62%和3.6%。從前文所述可知,掌靜脈識別技術是要高于像道閘這類出入口控制與管理設備的技術含量。不過,要是以目前百勝智能的研發投入來看,對于能否做好掌靜脈識別技術產品可能要打個問號。
持股還在鎖定期,但“套現之旅”早已開始
實際上,百勝智能上市以來,實控人絕對集中的持股結構始終是外界所詬病的,同時主承銷商招商證券在上市后直接進入公司十大股東之列也是投資者所關注的地方。實控人過于集中的持股對上市公司到底是好是壞?一位金融行業人士表示,從A股歷史情況來看,這更多地取決于集中持股的實控人是否認真勤勉盡責地經營公司,若實控人好好做實業,集中持股有利于公司的正確決策,否則上市公司就會成為實控人的“撈錢工具”。
截至目前,百盛智能的實控人沒有出現減持套現的情況,但這或許是實控人的持股還在鎖定期的原因。雖然實控人持股還在鎖定期,但也早已開始了“套現之旅”。
百勝智能招股書顯示,上市前實控人劉潤根、劉子堯、龔衛寧一家三口累計持股92.46%,上市后一家三口累計持股69.26%。百勝智能分別于2019年5月、10月向股東分紅4980萬元和3735萬元,共計8715萬元,按持股比例92.46%計算,劉潤根一家共獲得8057.89萬元分紅,獲得分紅后,劉潤根、劉子堯與龔衛寧一家三口將其中2786萬元借給南昌優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唐科技”),而劉子堯持有優唐科100%的股權。優唐科技用此筆借款,購買百勝智能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區的青山湖廠房土地資產。該交易過程百勝智能并沒有廣泛尋求買家,百勝智能解釋稱,是由于該廠房和土地經營范圍和業態受限,導致潛在買家減少。
百勝智能上市后,2021年分紅622.53萬、占當年凈利潤的10.11%,2022年分紅622.53萬、占當年凈利潤的10.11%。另外,招商證券作為主承銷商在百勝智能上市后持股222.33萬股。不過,在百勝智能上市之后招商證券就開始瘋狂的減持拋售。數據顯示,2021年四季度招商證券減持42.36萬股、2022年一季度減持89.80萬股,今年一季度又減持20.99萬股。(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翟智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