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30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獲悉,由該院康復科牽頭制定的腦卒中康復國家標準《腦卒中踝足矯形器應用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已于近日發布,將于12月1日正式實施。
腦卒中,俗稱“中風”,據《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20》顯示,腦卒中是目前我國成人致死、致殘的首位病因。70%—80%的腦卒中患者因為后遺癥致殘而不能獨立生活。踝足矯形器作為一種常用康復治療手段,可以有效抑制站立和行走過程中的肌肉痙攣,預防和矯正關節畸形,改善腦卒中患者的下肢運動能力,提高自主獨立生活能力。但目前我國臨床上腦卒中的矯形器治療相對比較混亂,缺乏根據患者情況來指導矯形器選用的臨床應用規范。
“為讓腦卒中患者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西南醫院康復科自2019年8月開始,聯合國內多家醫院、高校和部分企業,共同制定國家標準。”西南醫院康復科武繼祥教授介紹,經過20余稿修改完善,以及多次征求各方意見,最終在今年5月圓滿完成《腦卒中踝足矯形器應用指南》的制定工作,為腦卒中患者踝足矯形器的臨床應用提供了指導和規范。
武繼祥表示,《指南》除了介紹踝足矯形器分為丁字鞋、低溫熱塑踝足矯形器、后側彈性踝足矯形器、螺旋形踝足矯形器等八類,除了介紹它們在腦卒中康復所起的作用外,還把腦卒中患者分為軟癱期、痙攣期、改善期、后遺癥期四個階段,并針對四個階段的癥狀提出了相應的選擇建議。
針對痙攣期的患者,《指南》明確指出,除了需要選用靜態踝足矯形器外,患者和醫生還需對癥狀進行實時評估,如果攣縮得以改善,則需重新制作靜態踝足矯形器,進而有效降低肌痙攣。針對改善期患者,《指南》明確指出,需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踝足矯形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