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晚間,*ST御銀(002177.SZ)公告正籌劃收購無錫微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錫微研”)51%股份事宜,收購完成后,無錫微研將成為公司子公司。不過,此次簽署的協議僅為合作各方達成的初步意向,具體收購方案尚未確定。
受此消息影響,次日*ST御銀股價大幅高開并沖擊漲停,隨后便震蕩回落,沒能實現股民所期待的漲停板。截至6月5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于3.72元,上漲1.36%,總市值28.32億元。鈦媒體APP注意到,*ST御銀因主業受困,從之前的“ATM大佬”變成現在的“包租婆”,業務優化后依舊難以挽回業績頹勢;2022年,公司變賣資產實現“保殼”后,如今準備進入精密制造業行業,但自身研發投入卻是0元。
從“ATM大佬”變身“包租婆”
(相關資料圖)
御銀股份(*ST御銀前稱)于2001年成立,主要面向金融行業提供自助銀行設備和整體解決方案的企業,其主導產品是自主研發、生產、銷售、運營KINGTELLER系列銀行存取款機及主機咨詢服務。
2007年,御銀股份登陸深交所上市,彼時公司所處的行業可以說是如日中天,曾以17%的市占率贏得不菲的經營業績。2011年,御銀股份歸母凈利潤達到1.79億元,為歷年最高值,也成為資本市場的“ATM大佬”。
不過,隨著國內手機支付的興起,原有ATM市場規模不斷受到沖擊,公司營業收入從2016年以來便持續下滑,2016年—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約為7.71億元、5.7億元、3.94億元、2.14億元、1.82億元、0.9億元、0.63億元。面對如此困境,御銀股份欲突圍,其做法是轉變業務結構。隨后,公司便將目光轉向“包租婆”模式。據披露顯示,2021年,公司累計投入1.07億元,用于金融電子高新科技園的建設。公司稱,科技園區促進公司經營租賃業務的穩定增長,公司自有物業御銀科技園和小炬人創芯園已對外運營帶來新的創收,2022年將增加新園區御銀產業園對外招商運營。
只是,公司的科技園區建設進度,卻充滿疑問。上述金融電子高新科技園項目于2018年1月首次披露,項目建設期限計劃為3年,2020年底項目進度僅35.37%,但到2021年底,項目進度卻突然飆升至97.31%。不僅如此,該項目的資金支出、在建工程轉固,也存在疑問。深交所此前就要求公司,說明報告期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是否及時、支出款項是否存在流向與項目無關領域、被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等問題,但該公司予以否認。
從2021年年報數據來看,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由原來的ATM技術、金融服務變為經營租賃。公司租賃業務收入4288.12萬元,毛利率高達55.26%,占營業收入比為47.93%;其次才是ATM技術、金融服務,收入2457.97萬元,占營業收入比為27.47%,對應毛利率36.57%。盡管如此,租賃業務并未挽回公司業績頹勢。2021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為0.9億元,同比下降50.94%;凈利潤為-6176.13萬元,同比下降186.07%;扣非凈利潤-2410.47萬元,同比下降210.86%。由于2021年度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自2022年5月5日起,*ST御銀股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也由御銀股份變為*ST御銀。
頻蹭熱衷炒股,實控人瘋狂套現
實際上,公司經營乏力之后,御銀股份也曾寄希望于貼上熱門概念標簽,以此獲得資本市場的關注。
2016年3月,區塊鏈板塊指數僅一個月就猛漲近41%,這如火如荼的漲勢,公司自然不會放過。2016年4月,公司在互動易上回應,目前有組織團隊進行研究區塊鏈技術,希望能夠通過該技術提高公司產品的安全和效率。由此之后,公司頻繁在互動易上透露自己確實是有區塊鏈概念。而公司關于區塊鏈技術的研究也似“空中閣樓”,在之后的5年時間里并無任何實質性進展,并且公司對投資者的提問也逐漸一帶而過。
除區塊鏈概念外,公司還有數字貨幣概念。在2019年年報中,公司表示成立數字貨幣研究中心,在進行智能化設備上數字貨幣交易處理的應用研究。但是進度也一直不盡如人意,直到2021年底仍是處于研究研發階段,尚未形成商用。
不過,這并不妨礙風口來時,公司股價跟著上漲。2022年4月27日,數字貨幣概念大漲,公司也因此收獲一個漲停,結束連續3個交易日的跌停,上演“地天板”一幕。
此外,公司曾經也嘗試“炒股”自救。自2018年末上證指數見底后,2019年和2020年,股市連續上漲,這為御銀股份提供了“天時”條件。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證券投資獲利9583萬元,占公司利潤總額133.07%,從而得以扭虧為盈并且摘帽,擺脫第一次退市危機。
2020年,御銀股份的主營業務收入從2019年的2.14億降到1.82億,進一步下滑,但靠著當年股市走牛的收益,全年凈利潤近7200萬元,比2019年的近6600萬元還多。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2021年,在市場震蕩下行的影響下,不少依靠證券投資來“扮靚”財報的上市公司紛紛嘗到苦果,*ST御銀也不例外。在公告里,公司稱2021年的業績虧損主要來自證券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當公司在買入別家股票同時,而實控人楊文江卻在不斷減持公司的股票。從2010年12月15日開始,楊文江就開始減持。到2022年3月31日,楊文江持股比例,已從2010年12月份63.95%,下降到16.11%。
賣資產”保殼“,收購高新技術企業
2022年年報顯示,*ST御銀實現營收6805.73萬元,同比下降20.75%;凈利潤5416.68萬元,同比增長185.7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16.68萬元,同比增長185.72%。
之所以公司凈利潤大幅增長,得益于出售資產。2022年,*ST御銀完成重大資產出售,以現金交易的方式向廣東南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轉讓所持有的佛山海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9%股份,從而大幅度提升公司2022年的凈利潤水平,令公司解除終止上市的風險。
今年3月,*ST御銀又兩次披露出售資產的公告,公司方面給出的理由是,由于標的資產長期閑置,本次交易盤活公司資產,改善公司資產結構,提高資產運營效率,進一步滿足公司經營發展需要,有利于公司轉型發展戰略的實施,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
成功保殼之后,*ST御銀收購高新技術企業——無錫微研。公告稱,公司為優化其業務結構,快速切入精密制造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上市公司新的業務和盈利增長點,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而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增加精密制造、智能生產和智慧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
據了解,無錫微研是一家專業的精密制造、智能生產和智慧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的規模化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服務于高端換熱器、汽車零部件制造、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核心產品有以空調翅片模具、汽車座椅滑軌模具、油冷器模具等為代表的精密模具及其零部件,高精度汽車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微細孔電火花加工裝備等,業務遍及中國、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1年—2022年,無錫微研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5億元和2.29億元,實現凈利潤2937.89萬元和3458.1萬元。而2021年—2022年,*ST御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約0.9億元和0.68億元,實現扣非凈利潤-2410.47萬元和2292.03萬元。從數據上來看,無錫微研對于*ST御銀來說顯然是優質資產。公告還稱,無錫微研所在的精密制造行業前景良好,空間廣闊,市場潛力較大。不過,據此前券商研報顯示,對于精密制造行業來說,投入是最大的問題,而大部分該行業公司其研發投入可能要占到其營業收入的20%以上,更甚者高達50%。這也意味著,精密制造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如果想發展好則需要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
另一方面,從*ST御銀的研發費用可知,公司已對現有業務的前景失去信心。近5年公司研發費用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竟然為0元。更關鍵是,近年來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在不斷地減少,2021年僅56人,對比2020年的123人減少54.47%,遭遇“腰斬”,而2022年研發人員數量在年報里卻為空白。(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翟智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