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2023中國(蘇州)獨角獸企業大會上,長城戰略咨詢發布了《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3》。報告顯示,2022年清潔能源賽道獨角獸企業共13家,其中,新晉獨角獸企業數量占比近八成。在細分領域賽道,光伏、移動儲能、氫燃料電池細分賽道的獨角獸企業發展各具特色,一是光伏獨角獸企業持續增資擴產,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二是移動儲能成為行業新風口,中國獨角獸獨占鰲頭;三是氫燃料電池行業蓄勢待發,獨角獸企業自主創新加速國產化替代。
光伏獨角獸企業增資擴產,通過技術創新實現降本增效
光伏獨角獸企業引領產能加速擴張。近兩年隨著光伏產業下游環節需求增長迅速,階段性供需錯配導致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及價格上漲,各硅料、硅片獨角獸企業新增產能建設跑出“加速度”。在硅料環節,麗豪半導體一期高純晶硅項目一年實現投產,二期、三期項目在同年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年底將實現25萬-27萬噸硅料產能,彌補高純晶硅的產能缺口。在硅片環節,高景太陽能首期15GW切片項目從開工到投產不到5個月,二期30GW滿產僅540天,預計2023年企業產能將進入行業第一梯隊;宇澤半導體一期3GW單晶硅拉棒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180天,預計2024年年底N型硅片產能將突破55GW。
(資料圖片)
光伏獨角獸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引領行業升級。根據Solarzoom統計數據,作為硅片環節的兩家巨頭企業,隆基綠能和TCL中環2022年硅片產量合計占據全球硅片市場產能的近五成,硅片生產逐步向單晶、大尺寸、薄片化的方向發展,高效單晶硅片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美科太陽能專注于單晶硅片產品研發,推出210毫米(大尺寸)、130-150微米(薄片化)、N型單晶硅片等高效單晶硅片;高景太陽能成功突破182毫米和210毫米大尺寸單晶硅片制造的技術瓶頸。
光伏獨角獸企業注重N型電池片和電池板主柵化技術創新。中國光伏電池片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3-2030年)顯示,當前,P型電池片市場占有率達90.5%,但P型電池轉換效率接近理論極限值,極限效率更高的N型電池未來有望成為主流產品,晶科能源、隆基綠能等光伏行業龍頭企業已開始推進N型電池產業化生產。英發睿能專注于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研發,成功躋身專業電池供應商前列。組件的多主柵設計和半片或疊瓦封裝技術可有效提升電池的轉換效率與綜合性能,RENOGY如果新能源自主研發的柔性太陽能板九線主柵設計和疊瓦組件,具有損耗功率更低、發電效率更高等優勢。光伏電池組件細分賽道2023年涌現出正泰新能、華晟新能源等獨角獸企業。
光伏獨角獸企業瞄準政策紅利,率先搶占分布式光伏市場。在“整縣推進”和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BAPV)等新規政策的持續推動下,分布式光伏行業景氣度不斷上升。正泰安能借助母公司正泰集團的光伏和電氣全產業鏈優勢,為戶用光伏電站提供設計安裝、運維管理等一站式服務,并提供全套品牌化、模塊化的電氣產品,滿足斜屋面、平屋頂、陽光棚等多場景光伏應用需求。分布式光伏細分賽道2023年出現天合富家等獨角獸企業。
移動儲能成為行業新風口,中國獨角獸獨占鰲頭
便攜儲能迅猛發展,家庭儲能蓄勢待發。在便攜式儲能領域,中國獨角獸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由低毛利、低技術的充電寶產品轉向高毛利、有技術壁壘的戶外移動電源產品,由貼牌代工轉向自主品牌,并在海外線上渠道蓬勃發展,形成行業壁壘,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以正浩科技、德蘭明海為代表的一批獨角獸企業產量和出貨量,占全球總量的超90%。在家庭和工商業儲能領域,獨角獸企業依托國內光儲供應鏈基礎,逐步 向下游拓展,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集成、安裝于一體的企業,美克生能源推出搭載PSS電池預診斷系統的積木式儲能產品,具備電芯免拆檢測、模塊化靈活堆疊、并聯運行等技術優勢。
獨角獸企業引領移動儲能技術創新。在產品研發上,移動儲能產品研發需綜合考慮熱管理、電源管理、鋰電池模組等方面,在過充、過放、過載、短路等情況進行多重保護,且隨著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大功率、輕量化、多功能、智能化等需求增加。德蘭明海推出可拓展式模塊化設計的儲能產品,實現了用電“個性化定制”和便捷安裝。新型儲能賽道2023年獨角獸企業緯景儲能突破鋅鐵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建成國內首條百兆瓦級的液流電池智能產線,預計2023年7月建成國內新型儲能液流電池首個吉瓦級“黑燈工廠”。
氫燃料電池獨角獸企業自主創新加速國產化替代
獨角獸企業加速推進氫燃料電池材料國產化替代升級。隨著我國對于氫燃料 電池產業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一批獨角獸企業在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核心部件實現技術突破和初步商業化嘗試。東岳氫能實現高性能燃料電池質子膜的國產替代,產品性能和技術處于業界領先水平;國氫科技依托國家電投的資源優勢,在燃料電池電堆設計裝配和系統設計集成引領行業發展;國鴻氫能率先攻克國內燃料電池電堆規模化生產缺乏穩定性、一致性的難題,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鴻芯電堆和鴻途、鴻銳、鴻源等多款燃料電池系統。
近年來,在國家發展清潔能源系列政策推動下,我國能源發展加快向清潔低碳轉型,不斷吸引新的資本入局市場,造就了一批清潔能源賽道的獨角獸企業。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清潔能源賽道的頭部獨角獸企業不斷推動我國清潔能源產業市場發展的同時,持續增加企業產品技術工藝研發和產能投入,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逐漸占據優勢地位;傳統能源企業通過業務拆分、跨界創新等方式加速布局新賽道,孵化裂變更多的獨角獸企業,未來行業市場的競爭將愈發激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