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山西把地熱能開發利用作為能源產業綠色轉型的重要方向,已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產業政策環境持續向好。山西省委、省政府對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推動出臺《關于全面推動地熱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山西省地熱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5年)》《關于全面推廣地熱能在公共建筑應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因地制宜推動地熱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開發利用示范項目多點開花。在山西綜改示范區實施“地熱+”綜合能源供熱示范,已累計建成10余座“以地熱能為主、多能互補”綠色能源島,供熱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在運城利用地源熱泵技術實施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已建成在用淺層地熱供熱(制冷)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在大同天鎮縣已建成高溫地熱能科研試驗示范電站,裝機容量580千瓦。在忻州、朔州等地已初步形成溫泉康養旅游、工業利用等多元化利用方式。山西省地熱資源開發利用已初步形成“綜改模式”“運城模式”“忻州模式”等本土開發模式,為該省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三是科研創新工作逐步展開。已組建地熱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依托山西省內優勢科研院校、地熱骨干企業,初步形成了淺層與中深層地熱取熱、地熱能梯級利用、地熱尾水回灌、地源熱泵分戶智慧供能、太陽能跨季節淺層土壤蓄熱、高效螺旋套管換熱等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技術體系。
四是開發利用經營主體不斷增多。資源勘查開發方面,形成了以省地質勘查局等地質勘查單位及下屬企業為主的勘查評價、地熱井施工、質量把控等技術管理團隊。部分省屬能源企業正加快推進地熱能開發布局;一些傳統油氣、供熱等企業在前瞻技術應用、開發模式創新方面已取得積極成效。
張翔表示,下一步山西省將加強重點區域地熱資源調查評價,圍繞中深層地熱能供暖、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高溫地熱能發電、“地熱能+”多能互補、地熱能多元化利用等領域加快推進實施一批示范引領項目。
“山西省將加強經營主體培育,健全產業鏈條,強化技術創新,推動地熱能產業發展形成‘一核引領、兩極延伸、多點支撐’的產業布局,實現地熱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張翔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