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工信部最新發布的一期新產品公示引發外界關注。該產品公示首次出現了一個此前外界從沒有聽說過的產品——極越01。能上工信部的產品公示,意味著極越01已獲得“準生證”,即將會上市交付。
就在外界猜測極越01是誰家產品時,當晚,該車背后的極越品牌聯合吉利控股共同發文表示,由吉利控股集團、百度集團聯手打造的“汽車機器人戰略合作項目”迎來重要進展,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全新汽車機器人品牌“極越”正式發布。而“極越01”就是“極越”品牌旗下首款車型。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工信部公示的極越01就是此前百度控股的新造車公司集度汽車的首款量產車——ROBO-01。只是如今,集度01變成了極越01,而且百度與吉利的合作模式也發生了變化。
(資料圖片)
在此前百度發布的造車宣言中,其明確強調將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即集度汽車),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而吉利控股是新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但在最新的由吉利控股發布的內容顯示,該汽車機器人項目雖然仍是由百度和吉利聯合打造,但主導人變成了吉利控股,而百度則成了其中的戰略合作伙伴。
事實上,在極越品牌發布后,集度汽車已經清空了包括微信公眾號、微博在內的所有社交媒體內容。似乎也在用實際行動證明其定位已經發生變化。
一個此前是集度汽車公關部人士告訴鈦媒體App,他現在的新身份是極越汽車公關。這表明現在的極越品牌大概率仍由此前的集度品牌團隊運營,只是換了個身份繼續做著相同的工作。但對于此前宣布進軍整車制造行業的百度來說,這次的名稱變動很可能宣告其造車生涯就此畫上句號。
截止目前,百度還未發文回應此次的變動,而百度也已經刪除了此前發布的造車宣言文章。難不成,百度真的造車夢碎?
從臺前走向幕后
要想搞清楚百度是否還存在造車可能,首先需要弄明白吉利、百度、集度、極越,這四者的關系。
百度宣布造車的時間是2021年1月,同年3月,百度造車的實體——集度汽車成立。企查查顯示,集度汽車成立于2021年3月2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集度汽車CEO夏一平。該合資公司由百度和吉利共同出資成立,其中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百度是其中的主導方。
此后,作為百度造車的實體,集度汽車頻頻展示造車的每一個進展,而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多次為集度汽車站臺。但在2022年6月,集度汽車發生工商變更,此前占股45%的吉利控股退出,由百度控股的達孜縣百瑞翔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升至100%。同年12月,集度汽車再度發生工商變更,這次的企業名稱由集度汽車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后者的實控人則是百度。
也就是到了2022年底,集度汽車已不再是一家汽車公司,而最后一次變更也在為后來極越汽車的誕生作鋪墊。對于這兩次變更,集度和吉利則回應表示,這是基于業務發展而進行的正常調整。
今年4月,集度意外缺席疫情后的首個國際大型車展——上海車展,有消息表示集度因缺乏造車資質而被主辦方拒絕參展。雖然集度極力否認了該消息,并表示集度申請資質的相關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而且還回應表示集度不參加上海車展是根據自身產品營銷節奏做出的決定,不存在“被迫不參與本屆車展”一說。
但這次回應也讓外界知道了集度至今還沒有造車資質一事。而沒有造車資質,則意味著集度無法進行下一步量產交付動作,這也為極越的誕生埋下伏筆。
企查查顯示,極越汽車的工商注冊實體——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9日,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吉利控股CFO張權,而此前的集度汽車法人夏一平,則擔任了新公司的總經理。而且,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所屬的集團顯示為吉利,這與此前集度汽車所屬集團為百度不同。
股東信息顯示,杭州極與越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由吉利控股和百度控股的上海冪航汽車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持股比例分別為65%和35%,這次吉利控股成為了大股東。
經過一系列股權變更和工商變更,吉利、百度、集度、極越四者的關系也發生了重要變化,其中變動最大的是集度。作為以往定位TO C的集度,今后將轉向TO B定位,主要工作是將百度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智能化技術進行工程化,然后賦能給極越汽車。
而作為吉利控股旗下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極越汽車今后將定位TO C,將負責極越產品的推廣宣傳和品牌運營等工作。吉利控股和百度則仍為幕后推手,不同的是這次吉利成為造車的一方,而百度則成了供應技術的戰略合作伙伴。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今吉利和百度的合作關系,類似于賽力斯和華為之間的智選車模式。極越品牌相當于問界品牌,而集度則類似于華為的智選車團隊,將百度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和文心一言AI能力等技術輸出給極越汽車。
不過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為這種類比屬于轉移注意力,吉利與賽力斯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一個實力強大,一個弱勢無人知曉,完全沒有可比性。
目前,這一說法還未得到百度確認,百度也未直接表明放棄造車。但是從變更后的股權關系來看,百度現階段無法直接參與造車。
集度失寵,極越上位
事實上,集度已經完成了對更名后的集度01的設計、定義、采購招標等大部分環節,只剩下最后量產的臨門一腳。那為何現在甘愿接受充當幕后人的角色?原因是與造車資質有關。
根據工信部于2022年初發布的《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委托生產試點工作的通知》,委托企業的條件是通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受托企業的條件是通過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且具備與委托生產產品同類生產資質。“雙資質”要求的出臺,讓造車難度再次加大。這也就意味著,集度想要委托吉利生產集度01,自身也需要造車資質。
這是集度更名極越,自己甘愿扮演技術品牌退居幕后的根本原因。因為更名后的極越屬于吉利旗下品牌,也順理成章可以使用吉利的生產資質生產極越01。如果沒有此次變更,等待集度的恐怕是重蹈當初自游家的命運。當初由小牛電動創始人李一男一手打造的新造車公司自游家,就因為資質問題卡在了最后的量產門檻上,最終導致自游家團隊原地解散。
相較自游家,集度是幸運的。其最起碼可以看到自己兩年辛苦付出的結晶,擁有一個還算不錯的結果。但對于李彥宏和他的百度來說,經過一系列的變動后,已距離當初親自下場造車的豪言壯志漸行漸遠。而且,李彥宏對造車的熱情也似乎在逐漸褪去。
還記得在2021年7月集度成立120天時,李彥宏專門穿了一件印有集度LOGO的短袖現身集度總部,對全體員工加油打氣。他還在當年年底舉辦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高調對外介紹集度的造車節奏——2022年上半年公布概念車,2023年實現量產交付。
彼時沒有人懷疑李彥宏的造車熱情。這種熱情一直持續到2022年。在2022年Q1財報電話會上,李彥宏再次特意提起集度汽車,并表示集度首款車的最大賣點是,將搭載百度最新的智能化技術。2022年8月的汽車機器人生態大會是李彥宏在公開場合最后一次提及集度,“就自動駕駛技術而言,集度將領先特斯拉一代。”
自此之后,集度這個名字好像從李彥宏的視線中逐漸消失了一樣。在更名極越之前,據集度相關人士告訴媒體,以前是百度推動集度向前走,但現在是集度反向向百度推動項目往前邁進。
在ChatGPT掀起的AI浪潮席卷而來后,百度將大部分精力和資源投入到大模型賽道上,并發布了自己的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大模型也是一個需要持續投入并耗費相當精力的賽道。在此背景下,同樣需要耗費時間精力與巨大成本的集度造車項目,在百度內部的處境可想而知。
但好在,李彥宏當初為集度找來了吉利這樣靠譜的合作伙伴,才得以避免集度重蹈眾多新勢力倒在量產前夜的覆轍。但對于此前是集度,現在就極越的這個汽車機器人造車項目來說,在完成新生后,下一個挑戰也將接踵而至:在吉利的多品牌體系下,其在競爭呈白熱化的高端車市場上,又能泛起多大的漣漪呢?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王瑞昊,編輯|張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