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視覺中國
8月22日,美利信(301307.SZ)發布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6.10億元,同比增長12.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21億元,同比大增51.85%;扣非后凈利潤為9949.58萬元,同比增長39.92%;期間公司基本每股收益為0.69元,同比增長35.29%;截至6月末,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為2.39億元,同比下滑14.13%。
【資料圖】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持續提升,相關汽車廠商產能持續釋放、產銷擴張,作為比亞迪(002594.SZ)、特斯拉等知名新能源汽車的供應商,美利信的業績也持續提升。一位行業人士對鈦媒體APP表示:“汽車供應鏈的驗證是非常嚴格的,一般需要2-3年的驗證周期,這也意味著汽車廠商與供應商之間粘性很強。”
切入蔚來小鵬等供應鏈帶來增量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產品覆蓋通信領域、汽車領域,通信領域主要包括4G和5G基站結構件中的機體和屏蔽蓋,汽車板塊則有發動機、轉向、車身、傳動、電控、電驅動以及電池等系統零部件,擁有三合一箱體、傳感器蓋、電池橫梁、電池箱蓋等產品。
來源于美利信半年報
據鈦媒體APP了解,在通信領域,5G通信基站大型鋁合金壓鑄件結構復雜,精度要求較高,該類壓鑄件的一體化壓鑄成型對模具設計生產、壓鑄工藝等均有較高的要求,對新進入該領域的廠商形成了較高的壁壘。公司是華為、愛立信“通信基站鋁合金精密壓鑄件”的核心供應商。
而此次業績的大增,主要源于汽車類零部件板塊的增長。一方面得益于公司老客戶比亞迪、特斯拉等產銷擴張及產能釋放,另一方面則是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不斷提升背景下,公司今年上半年先后進入Rivian、蔚來、小鵬、智己汽車等主機廠新市場;同時,公司還切入了新能源動力電池制造商的供應商體系。
據悉,公司在一體化壓鑄技術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該技術在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方面有較好的前景。據華西證券22日發布的研究報告,公司在鎂合金壓鑄領域與云海金屬、重慶大學國家鎂中心合作的“一體化車身鑄件和電池箱蓋”兩類超大型新能源汽車結構件已在公司8800T壓鑄系統上試制成功。
此外,在儲能領域,公司新能源汽車鋁合金精密壓鑄件業務也有望增長。目前,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力度,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為7791.87萬元,同比增長33.92%。
IPO項目部分生產線已調試運營
據半年報,公司的IPO募投項目“新能源汽車系統、5G通信零配件及模具生產線建設項目”、“新能源汽車零配件擴產項目”,目前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部分生產線已調試運營。
據公司預估,“新能源汽車系統、5G通信零配件及模具生產線建設項目”建成投產后,常年可實現營業收入4.20億元,年稅后凈利潤8584.03萬元,內部收益率為22.33%,投資回收期為7.11年。
“新能源汽車零配件擴產項目”達產后的正常年可實現營業收入3.28億元,年稅后凈利潤4697.65萬元,內部收益率為 28.66%,投資回收期為5.61年。
同時,為進一步開拓華東市場,美利信在安徽馬鞍山成立全資子公司安徽美利信,啟動“新能源汽車結構件及5G通信基站結構件智能研發生產項目”建設,這也是公司正在建設的第四個生產基地,預計2024年下半年投產,建成后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現有產能。
此外,6月7日,公司公告稱擬設立美利信北美及墨西哥子公司,計劃在美國及墨西哥建廠;據公司7月21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告,目前該項目已經取得重慶市發改委批文,海外項目組已經成立,相關人才已到位。
行業來看,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相關數據,2023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324.8萬輛和1323.9萬輛,同比增長9.3%和9.8%。華泰證券今日的研究報告中表示:“看好公司產能擴張配合訂單進一步釋放。”
(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張海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