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5G的腳步越來越近了!2018年3月1日世界移動大會上,華為展示了全球首款3GPP標準(全球權威通信標準)的5G商用芯片,中國移動也宣布啟動建設大規模的5G實驗網。傳輸技術每一次革新,都引發傳播的深刻變革。3G時代誕生了初級形態的BAT,4G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催生了TMD。5G時代,傳播格局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將有什么樣的新物種橫空出世? 5G普遍商用之后,傳統媒體面臨哪些未知的挑戰?如何捕捉新的商業機遇搶占傳播制高點?媒體融合將會出現什么樣的新形態新路徑?這是傳媒人不得不思考的迫切課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考問。為此,本號特開設“5G來了”專欄,圍繞上述問題編發系列文章,開展研究和探討,為傳媒業界提供參考和借鑒。今天推出首篇《5G將如何改變傳媒》,敬請關注。
作者 | 李媛
5G是信息時代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5G將提升移動網絡的作用,不僅讓人與人之間互聯,更讓機器、物體和終端之間互聯互控。5G時代視頻流將成為主要信息表達形式,直播無處不在,無人不播。作為大寬帶、低時延、大連接的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將把人們的移動寬帶體驗推向新高度,極大地豐富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體驗。本文試圖探討5G時代傳媒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什么是5G
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簡稱5G,是指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4G系統后的延伸。5G網絡主要有三大特點,高速率、高可靠、低時延。高速率,不僅僅是一秒鐘下載30部電影這么簡單,VR、AR、云技術將與生活無縫對接。高可靠、低時延,讓無人駕駛、遠程手術不再遙遠;超大數量終端網絡,將形成更廣闊和開放的物聯網,讓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成為可能。
5G將提升移動網絡的作用,不僅讓人與人之間互聯,更讓機器、物體和終端之間互聯互控。它將實現更高水平的性能和效率,賦予新的用戶體驗和連接新的行業。5G 將提供高達數 Gbps 的峰值速率、超低延遲、巨大容量以及更加統一的用戶體驗。5G將重新定義眾多提供互聯服務的行業,包括從零售到教育,從交通運輸到娛樂以及其間的所有行業。
5G對傳媒帶來哪些革命性影響
5G將會帶來強烈的時空概念的轉變,人與人、人與物之間不再有距離。5G時代的傳播內容、傳播途徑、傳播形式、傳播對象及其需求都變了。
1
5G時代傳播路徑寬了,萬物智能互聯
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將為我們開啟另一個智能時代革命。業內專家指出,5G將賦能無人駕駛、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推動眾多行業數字化轉型,催生萬億級規模的數字化市場。3G、4G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而5G,將實現人與物的連接,物與物的連接。
2
5G時代生活方式變了,傳播對象的需求和要求變了
5G將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娛樂方式。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就要過這樣的生活了:清晨醒來,臥室的燈和空調自動開啟,來到衛生間,洗臉水已自動調至適中的溫度,數碼牙刷記錄并上傳你的牙齒以及口腔的實時數據,戴上眼鏡,妻子帶著孩子正在上學的路上并揮手說早安,吃過早餐,眨了幾下眼睛,汽車帶著你自動行駛在馬路上,在車上開啟了視頻會議……
你也許可以:不需要出門,就通過虛擬現實設備觀看電影、比賽、演唱會。不需要再手動去開啟、關閉家中的照明及電器,它們全體智能化服務我們的生活。不需要去操縱汽車,它可以自己載你到達目的地。未來,人們會有更加暢快的互聯網體驗。
3
5G時代傳播內容和形式都變了
5G具有高速率、低延時的優勢,人們可以在線點播/直播超高清內容,如全景VR、8K影視、3D內容乃至AR影視及娛樂等。
5G時代,視頻流將成為主要信息表達形式,直播無處不在,無人不播。4G時代移動互聯網短視頻和直播應用的發展已經導致UGC內容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增長。5G將會影響所有的移動互聯網應用業務都朝著“視頻流”化的趨勢發展,以及包括虛擬現實等類型的“超視頻化”方向發展。
作為大寬帶、低時延、大連接的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將把人們的移動寬帶體驗推向新高度,極大地豐富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體驗。
5G時代傳媒的商業機會
1
5G時代傳媒的市場潛力巨大
2017年,“互聯網+文化”的文化信息傳輸服務規模接近8000億元,增速高達34.6%,遠遠高于文化產業總體增速的12.8%。2019年,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會推出5G手機。這也就意味著,影視公司在5G網絡下的流量爭奪戰,從現在起就已正式開始了。媒體要抓住5G的主流和本質,最核心的是抓住受眾的需求,堅持受眾的主體性,受眾的需求在哪里,我們的中心就在哪里。
在5G場景下的內容創作,有些具有先見的傳媒公司早已進入5G網絡下的相關內容產業。5G場景下的內容創作,包括4K、8K的影視內容創作、VR/AR/3D相關的內容,早有傳媒企業提早入局。據上證資訊統計,截至2016年,我國已有近20家傳媒公司涉足VR產業,其中包括華策影視、光線傳媒、奧飛娛樂等。
華策影視在2016年多次出手加速VR產業布局。如5月9日宣布出資500萬元與曾獲艾美獎、伊文思獎、金馬獎的中國紀錄片導演趙琦等人成立目力遠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主要從事VR影視內容制作以及相關技術開發工作。而在此之前,華策影視已對兩家VR內容制作公司蘭亭數字和熱波科技進行了投資。同年6月3日,華策影視又出資3000萬元設立專項產業基金,重點對虛擬現實領域內內容創作及的軟硬件設備研發的企業進行以股權為主的投資與孵化。
而堅決不碰手機、電視的光線傳媒,則大手筆投資了七維視覺、Dream VR、當虹科技等VR相關企業。如今,光線VR生態已規模初具,有光線VR平臺、VR拍攝設備、VR終端、VR云。值得一提的是,光線傳媒更在《鬼吹燈之龍嶺迷窟》進行VR試水,同時也計劃拍攝VR電影作品。
此外,華誼也對深耕VR內容及設備的暴風影音進行了投資,搶灘VR風口;奧飛則大手筆收購諾亦騰、時光機、樂相科技等多家VR/AR相關公司。這些傳媒巨頭布局VR/AR等產業,可以說早早搶占了5G網絡帶來的內容發展先機。
2
5G時代傳播不再有距離
5G將會帶來強烈的時空概念的轉變,人與人、人與物之間不再有距離。突破傳播壁壘、萬物互聯,5G時代文化產業的數字化帶來的不僅是速率的提升,更是媒介生態的革命,將會觸發數字創意產業的業態創新與生態蛻變。數字化技術能夠輕易突破文化資源的形態與空間局限,隨著5G高速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8K視頻等技術的發展,未來人們可以通過移動智能終端,身臨其境地體驗不同類別的文化資源。
3
5G時代科技助力傳媒大發展
智能編輯部將成為媒體機構的核心引擎,推動媒體整體轉型升級。人工智能技術將在內容生產、產品形態、內容傳播、內容監管等各個方面對媒體產生巨大影響。內容生產方面,機器人寫稿已經不是新聞,但還不是常態,主要局限在重復性、數據性內容,高端、知識性綜述和創新性內容生產還是有難度。產品形態方面,不少傳統媒體在謀求轉型,包括往智庫方面發展,需要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內容監管方面,圖片圖像識別等智能技術目前在新聞出版掃黃打非中有應用,但還有不少技術難點,面臨很多挑戰。
對現代傳媒的建議與思考
1
科技是實現內容傳播的最佳助手
科技進步在深度影響和重構當代文化的形態、結構和價值取向。從產業創新視角看,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有三個維度來考量:一方面文化是提升科技產業競爭力和價值追求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科技在深度改變文化產業的價值鏈和供需關系;從更深層次來看,文化和科技成為當代產業創新的兩翼和內在驅動力量。
面對技術變革,傳媒必須把人工智能放在媒體創新戰略的重要位置,在媒體融合中注入智能思維。用人工智能思維,而不僅是傳統互聯網思維,來重塑媒體的發展模式、采編流程,重新規劃發展路徑、重新構筑生態圈。
現在傳播機制變得網絡化、結構化,甚至出現了新聞聊天機器人等交互傳播形態。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媒體可以識別出怎樣的信息觸達更能黏住用戶,對虛假信息和令人不適的內容進行標記、管理和引導,進而顯著提升內容傳播效率和質量。
在用戶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輔助用戶資產的運營,改善用戶體驗。媒體的未來不再是新聞和傳播,而是在于數據和服務,生產和傳播必須高度融合。傳統媒體的最大問題還是重建和用戶的連接。“中央廚房”建得再好,也得有人來吃飯,不能忽略用戶資產的運營。要將積累的大量用戶信息,用結構化的數據匯集存儲,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數據庫進行挖掘,建立用戶模型。要做好大數據和云服務的基礎工作,因為人工智能目前取得突破的關鍵還是大數據的發展和計算能力。還要加強知識圖譜和深度學習的應用,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解放生產力,重構生產關系。
2
對傳媒行業來說,內容永遠是核心
要在內容制作上體現高、精、快、深、廣,應用智能技術,可以嘗試提供新聞報道的“無級縮放”,提供給不同用戶的內容,角度、深度、豐富程度可以不一樣,后臺可以是一個東西,進一步提升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廣度和深度。在內容分發方面,要做好基于用戶偏好分析的個性化推薦及交互。在報道指揮、大宗新聞的寫作、搜集創意、數據庫的開發、智能糾錯、用戶體驗、人機互動、內容分發、廣告增值服務等系統領域,人工智能都將扮演重要角色。
媒體的關注點正在變化,從以前純粹的內容生產,變為更多考慮入口、用戶、變現等問題。從精英媒體向精準媒體轉變,需要運用智能技術追溯用戶,為用戶畫像,最終實現內容變現。在內容制作方面,要向今日頭條學習,做好瀏覽行為記憶,興趣愛好推薦,發揮對過去新聞的積累優勢,體現搜索和問答功能,在瀏覽、聊天交互等方面創新發布方式。人工智能能夠幫助解決新聞生產的時效性,實現快速整合發布,但如何提升新聞的真實性、權威性和深度,仍是媒體未來更需要解決的問題。
3
重視智媒人才培養
首先,持續深化和拓展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理解,用更開放的心態擁抱智能化變革。人工智能正成為潮流,但人工智能不是萬能的,應該冷靜客觀看待,多角度思考和審視。人工智能會給新聞操作方式帶來改變,但新聞人的理想和情懷永遠是新聞業發展的根本。應當針對傳媒業生態的關鍵維度——用戶平臺、新聞生產系統、新聞分發平臺及信息終端等,相應地加大智能技術,如語義識別和分析、VR/AR、機器算法、深度學習、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集群的研發和滲透,為媒體內容生產與呈現開拓想象空間。重視智媒人才的培養,用創新和激勵機制不斷提升團隊的綜合能力。改變傳統媒體招聘重采編輕技術的現狀,加大智能技術人才的選聘力度。同時加強傳統采編人員的智能技術培訓,提升采編人員之間,以及人機之間的協同創新能力。
一切都才剛剛開始。5G網絡的超高速率決定了,VR影視制作、VR高清直播仍然有著巨大的市場可待發掘。盡管VR風口已經吹了2-3年,從目前VR內容的現狀來看,依然有很多可能性。如內容短小精悍的VR電影、短視頻等,符合人們的觀看場景,同時VR直播也有很多財富可待發掘,如演唱會、音樂節的線上VR直播,身臨其境的體驗將會受到人們的熱捧。
對于傳媒企業而言,AR技術同樣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在5G高速網絡下人們可以輕松通過AR技術獲取更立體的內容觀賞體驗。如通過app掃描報紙或客戶端的新聞內容,就可實現AR聽報或AR看新聞視頻功能,打通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壁壘;同時AR甚至會改變線下廣告的傳播方式,讓平面靜態畫面動起來、發出聲音,對媒體而言可以說十分有利。
結 語
一切皆有可能。5G時代是萬物互聯的一個時代,每一個聯網的物體都有可能被媒體化、平臺化,這也意味著,根據不同場景定制專屬的內容也變得越發重要。如針對使用冰箱場景的食品物價等民生新聞、食品廣告等,針對無人汽車場景的短視頻內容及財經類、汽車類新聞等都需要有傳媒企業去跟進去擴張。
同時,隨著5G網速的提高,裸眼3D技術的成熟,超高清的3D內容同樣將是5G時代一個重要的內容風口。在未來十年,VR不可能占據移動終端的統治地位,裸眼3D手機這類新移動終端將是重要的內容輸出端,深耕超高清的3D影視作品,也將會是一門具有廣泛前景的好生意。誰更早入局擁有更成熟的制作技術和更豐富的3D內容,誰才可能在未來屹立于不敗之地。
從2G升級3D時,有人唱衰3G,從3G升級為4G時有人認為3G足夠用,如今4G即將升到5G,此前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不應該再抱有懷疑或觀望的態度,來面對新時代的到來。
依托VR技術 、智能AI等,傳媒行業將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時代,而對于企業的挑戰來說則是重中之重的“人才”巨大挑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資本將大量投資中國相關傳媒業。毫無疑問,中國傳媒業將迎來一場資本盛宴,文化傳媒投資將迎來歷史發展新一輪的機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