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5日國新辦舉行的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運行發展情況發布會上,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回應了銀行網點縮減、金融服務新市民、銀行理財“破凈”等市場關切。
![]()
網點縮減不意味著市場收縮
據統計,去年我國商業銀行有2805個銀行網點終止營業。截至去年末,五大國有銀行的營業網點數和員工總數同比出現縮減。對此,銀保監會首席檢查官、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朝弟表示,商業銀行的實體網點出現收縮,并不意味著我國銀行業市場正在收縮;相反,在當前信息化、網絡化水平高度發展的環境下,這是一個正常現象。
王朝弟解釋稱,近年來銀保監會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銀行保險機構不斷增強改革發展的內生動力,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我國銀行保險機構特別是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競爭力顯著增強。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經濟金融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銀行業保險業大有可為,不用擔心市場會收縮。
“現在一般老百姓(33.35 -0.66%,診股)在金融服務過程中,手機、網絡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在全球是比較高的,特別是年輕人已經很少有出門帶現金的習慣了。”王朝弟表示,“在撤銷部分網點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在引領銀行機構在一些地區新設一些網點。網點數量和員工隊伍總體上來看還是保持了基本穩定的態勢。”
金融服務新市民效果初顯
近期,銀保監會聯合人民銀行印發《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鼓勵銀行保險機構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助力新市民在城鎮更好地安居創業,切實加強新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通知》印發后得到了廣泛關注,各地政府和銀行保險機構已迅速行動起來,效果初步顯現。”王朝弟舉例稱,北京銀保監局將原來的“金融專網”升級為北京金融綜合服務網,目前與五個政府部門實現數據直連,整合了新市民的公積金、社保、醫保、民政、不動產等信息。
王朝弟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滿足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金融需求。
要樹立長期投資理念
前段時間,因為一些內外部因素,有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了“破凈”情況。
對此,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葉燕斐表示,既然是理財就會有風險、有波動。“理財的凈值化改革讓投資者知道理財的風險在什么地方,投資者投在明處,知道賺了多少,也知道賠了多少,這是我們一直推的一個大方向。”
16只養老理財產品順利發售
2022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擴大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的通知》,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范圍由“四地四機構”擴展至“十地十機構”。
“養老理財產品試點進展順利,總體運行平穩。”王朝弟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6只養老理財產品順利發售,16.5萬投資者累計認購約420億元,其中40歲以上投資者占比超過七成,認購金額20萬元以下投資者占比超過六成。目前,十個試點地區內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可通過線上或線下渠道購買養老理財產品。
對于即將發布的個人養老金制度,王朝弟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與相關部門密切協作,研究制定個人養老金相關配套政策,推動金融信息平臺進行系統建設,共同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