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北京銀行(4.43 -0.67%,診股)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值得重點關注的是,北京銀行近年來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強化科技發展頂層設計,將數字化轉型上升為該行的核心戰略。數據顯示,2021年該行信息科技投入占當年營業收入比重為3.5%,其中研究開發類投入5.4 億元,同比增長142%。
對于數字化轉型的理解,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認為,科技并未改變金融的本質,但卻重塑了金融發展的動能,“制度變遷+技術跨越+信息爆炸”讓我們看到數字金融“無遠弗屆”的無限可能。霍學文表示,“將通過數字化牽引,推進發展模式、業務結構、客戶結構、營運能力、管理方式五大轉型,推動北京銀行實現跨越式發展。”
過去一年,北京銀行將核心系統升級改造作為2021年1號工程(簡稱“211工程”),統籌推進重點項目群建設,在技術底座、數據治理,數字營銷、數字風控、數字運營體系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打造敏捷化創新體制機制和敏捷團隊方面實現了一系列突破。
![]()
自主研發“順天”“云旗”等關鍵技術底座
在北京銀行2021年年報致辭中,霍學文對于該行數字化轉型的未來已有明確的目標:“力爭用三年時間,推動北京銀行數字化轉型達到同業領先水平”,同時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北京銀行實現跨越式發展,“努力把北京銀行建設成為首都金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典范”。
事實上,北京銀行近年來大力研發的“順天”“云旗”平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底座,正是該行力爭在銀行同業內領先的底氣所在。據了解,北京銀行自主研發的“順天”技術平臺,基于云原生、微服務的分布式架構,在聚合支付平臺、開放銀行、在線供應鏈金融平臺、大數據風控引擎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除此之外,該行“京智大腦”企業級人工智能平臺,通過結合語音語義、知識圖譜、智能決策等能力,支持智能客服機器人(7.66 +1.73%,診股)、普惠拓客營銷、反欺詐等應用場景建設,全方位提升了AI應用能力。
堅持“移動優先”戰略
推進多場景數字化應用
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銀行業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并更新數字化運營理念是銀行業提升服務質量的重要保證。對于這一板塊,北京銀行通過多維度拓展應用場景,致力于推動技術、場景、生態更好地融合,“數字+”理念使金融服務更有溫度。
具體來看,在零售客戶領域,為提升用戶體驗,北京銀行的手機銀行“京彩生活”APP于2021年升級至6.0版本,全年累計迭代160余次。在不斷迭代中,該行手機銀行APP客戶活躍水平也顯著提升,截至2021年末,該行手機銀行客戶達1132 萬戶,全年新增超過 200 萬戶,每月客戶活躍度(MAU)超400萬戶,同比提升74%。
在場景生態方面,北京銀行還拓展“金融+生活”“金融+政務”“金融+教育”“金融+直播”等場景服務,同時推出政務惠民專區,整合了醫保、公積金、在線購藥、生活繳費、普惠金融等多項惠民、便民服務,社保繳費人員無需再去窗口,線上即可按需查詢自己的權益信息,實現“社銀同窗”。
對于不同客戶需求,北京銀行還進一步將數字化成果細化,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差異化需求。例如,圍繞老年客群、視障用戶等人群的習慣和需求,該行為其量身定制專屬手機銀行APP版本,打造了安全、無障礙的手機銀行服務,幫助他們跨越“數字鴻溝”;在普惠金融領域,北京銀行推出“北京銀行京管家”普惠金融專屬APP,創新打造“普惠速貸”對公全線上產品。結合區域特色打造“城市服務專區”,實現全線上、多場景、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普惠金融服務。同時,北京銀行還推出對公數字人(835670,診股)民幣錢包服務,服務冬奧場景,滿足客戶兌換和存入需求。
此外,在原客服中心的基礎上,北京銀行升級成立了遠程銀行中心,初步形成“用戶管理、隱私保護、運營管理、平臺治理”在內的多項數智化能力。目前,北京銀行已經形成集智能外呼、智能文字客服、智能語音導航于一體的“機器人軍團”,這樣的全新組合為廣大客戶帶來更加便捷、流暢的服務體驗。
強化數字風控能力
保障安全穩健運行
在銀行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數字化風控能力被視作一項核心競爭力。過去一年,得益于北京銀行數字化風控體系建設,該行數字風控能力顯著提升,這也促進該行資產質量和風險抵御能力持續改善。
據悉,目前北京銀行已完善通用模型體系建設,該行數字風控體系通用模型正式上線,在智能化審批、自動化預警、模型化應用等領域取得突破。舉例來說,該行“京行E警通”功能完善主要體現在優化貸后系統管理流程,利用系統提升數據應用能力,從而多維度提升了風險管控能力。
另外,該行創新打造的“京御”風控模型體系能夠全方位賦能業務線產品創新、場景拓展、流程優化與效率提升,有效助力線上業務場景拓展和價值創造。截至2021年末,北京銀行“京御”風控模型體系累計上線22個數字化風控模型,應用范圍覆蓋5大業務場景和近20個線上產品的風險管控。
強大的數字風控體系支撐,反應到資產質量上即是持續向好。截至2021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44%,較年初下降0.1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10.22%,撥貸比3.03%。伴隨增量風險有效遏制、存量風險加速出清,北京銀行資產質量呈現出穩中加固、長期向好的積極態勢,保持了較強風險抵御能力。
根據平安證券銀行業分析師袁喆奇團隊的研報顯示,在零售轉型穩步推進以及數字化引領下,北京銀行持續加大零售轉型投入,零售占比不斷提高。隨著存量風險的加快出清,疊加北京銀行推進零售轉型紅利釋放、數字化轉型逐步落地,預計該行未來經營業績將持續改善。
東北證券(6.18 -0.32%,診股)研報也指出,“隨著存量不良出清以及數字化轉型、零售轉型的推進,結合北京市旺盛的信貸需求和優質的資產質量,北京銀行獲得資產質量優化和盈利能力改善的確定性較強。”
構建一體化
數據治理體系
作為數字化轉型中的重要一環,銀行數據也一直被作為制定戰略規劃、產品創新、風險管控、客戶精準服務的重要依據。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在年報致辭中也指出數據治理的重要性,他強調,“激活數據資產,打造基于統一數據基座、一體化的數據治理體系,形成‘以數連接、由數驅動、用數重塑’的全行數字化價值觀,讓數據持續釋放生產力和創造力。”
北京銀行年報顯示,打造基于統一數據基座、一體化的數據治理體系是該行“五大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行提到,未來,將按照“實時化、標準化、自助化、智能化”四大方向持續深耕細作。
具體來看,包括打造“京典”企業數據字典,持續提高底層數據的規范化、標準化、顆粒化水平。該行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京典”建設過程中,通過規范化減少冗余數據30%以上,通過自動化方式提升數據模型效率40%以上。
同時,北京銀行推進“京Lake”數據湖體系建設,構建在線可查的歷史數據歸檔和服務體系,打通全行數據壁壘,搭建統一數據服務區,全面釋放數據價值;搭建“數據沙箱”自主用數平臺,為數據分析師提供安全、可靠的自主用數環境,橫向擴展數據使用范圍和場景,助力項目快速交付。
面向未來,北京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霍學文在年報致辭中表示,“我們將堅持以數字化轉型統領‘五大轉型’,夯實技術底座,打通底層數據,強化數據治理,構建金融操作系統,保持投入強度,推動‘211工程’在各個關鍵領域加速落子破題,力爭用三年時間,推動北京銀行數字化轉型達到同業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