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2022-2025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要以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數據鏈、資金鏈、服務鏈、人才鏈“七條鏈”為重點,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在金融方面,《通知》明確,要以金融為紐帶,優化大中小企業資金鏈。一是創新產業(300832,診股)鏈供應鏈金融服務方式。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服務機制,鼓勵金融機構結合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特點開發信貸、保險等金融產品,加強供應鏈應收賬款、訂單、倉單和存貨融資服務。二是推動直接融資全鏈條支持。引導各類產業投資基金加大對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組合式聯動投資,強化對產業鏈整體的融資支持力度,并發揮資源集聚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各類增值服務。三是引導大企業加強供應鏈金融支持。推動大企業支持配合上下游中小企業開展供應鏈融資,助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引導大企業加強合規管理,不得濫用市場優勢地位設立不合理的付款條件、時限,規范中小企業賬款支付。
![]()
《通知》還提到,引導征信機構等社會化服務機構探索為大企業提供中小企業信用評價和風險管理服務,激發大企業合作積極性。引導大企業聯合中小企業建立完善供應鏈預警機制,共同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中國銀行(601988,診股)保險報》記者注意到,自2020年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八部門出臺《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 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后,供應鏈金融發展明顯提速,部分銀行機構積極探索供應鏈融資新模式,在保持業務穩健運行基礎上,有效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難,取得積極成效。如部分銀行通過打造境內外、本外幣、線上線下(300959,診股)一體化的“票、證、融”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為上游中小微企業解決“先貨后款”模式下的資金占用等問題;通過開立銀承、國內證、預付款融資等方式,為產業鏈下游中小微、民營企業支付貨款提供信貸支持。此外,也有銀行通過科技手段,實現“線上化交易數據傳遞+智能化模型審批”,幫助解決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隨著不久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正式發布,在新的時期,要進一步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增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這對供應鏈金融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快發展統一的資本市場。發展供應鏈金融,提供直達各流通環節經營主體的金融產品”。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強調,在創新服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鼓勵銀行“發展訂單、倉單、保單、存貨、應收賬款融資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認為,未來,供應鏈金融應朝向“數智化”發展:在運作方式方面,應從交易性資產轉向行為性資產、從融資轉向綜合金融服務、從為核心轉向為生態服務;在運作要素方面,應建立可信交易鏈、可信資產鏈架構以及可信行為鏈架構;在運作領域方面,應從經濟領域轉向可持續供應鏈金融、從產業領域轉向公共事業領域、從數據應用領域轉向數字治理領域。
關鍵詞: 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金融紐帶 大中小企業資金鏈優化 供應鏈金融服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