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2022年中國銀行(3.23 +0.31%,診股)業100強榜單出爐,這是中國銀行業協會連續第七年發布該榜單。
據悉,榜單參考巴塞爾協議Ⅲ和監管機構相關要求,按核心一級資本凈額排序,并對中國銀行業前100家銀行的經營規模、盈利能力、運營效率及資產質量進行綜合展示。榜單數據主要來源于各商業銀行公開年報,同時覆蓋所有類型中資商業銀行。
本次上榜銀行資產總和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89.67%,創造了商業銀行96.84%的凈利潤。百強榜單中包括6家大型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60家城商行、21家農商行和1家民營銀行。其中,工商銀行(4.71 +0.21%,診股)領跑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建設銀行(6.00 +0.17%,診股)、農業銀行(3.00 +0.00%,診股)緊隨其后。
核心一級資本是衡量商業銀行綜合實力和風險抵補能力的核心指標,也是銀行業經營發展的重要基礎,主要包括實收資本或普通股、資本公積、盈余公積、一般風險準備、未分配利潤和少數股東資本可計入部分,補充來源包括IPO、定增、配股、可轉債等方式。
榜單顯示,截至2021年末,上榜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凈額共計183014.1億元,同比增速為9.57%,較2021年上升1.55個百分點,呈現整體穩步上升的趨勢。分類型來看,2021年,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凈額增速分別為9.24%、9.50%、8.98%、15.99%。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來,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不斷強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面臨市場利率回落、信貸資產配置增加及前瞻性應對未來不良貸款上升壓力等多重挑戰,內源性資本補充受到挑戰,對外源資本補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國銀行業協會表示,為增強商業銀行資本補充能力,國務院和監管部門多次出臺政策鼓勵商業銀行拓展多元化外源性資本補充渠道,提高風險抵御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永續債發行門檻不斷放寬,優先股發行相關制度安排持續優化,資本補充工具損失吸收順序逐步完善,為商業銀行創造了良好的資本補充環境。此外,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方式不斷創新、補充渠道日益拓寬,包括允許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以及通過合并重組、注資參股等方式化解風險,進一步夯實中小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基礎。通過多渠道共同發力,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壓力有所緩解。
統計數據也顯示,截至2021年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5.13%、12.35%、10.78%,較2020年末分別提升0.43%、0.31%、0.06%。
中國銀行業協會進一步預測,隨著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及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力度加大背景下資本消耗的增加,加之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框架發布,銀行業資本壓力猶存,總損失吸收能力框架也對大型銀行提出更高的監管要求,預計商業銀行的資本補充需求仍將持續增長。
中國銀行業協會認為,從長期來看,商業銀行在充分利用外源資本補充政策紅利的同時,還應繼續提升內源資本補充能力,通過打造核心競爭力,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制定并不斷完善與自身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能力相適應的中長期資本補充規劃,增強資本管理水平,優化資產配置,尤其是注重資本和風險加權資產的動態匹配與平衡,確保資本的節約與有效使用。另一方面,要尋求更為輕資本的發展模式,加大對財富管理、零售金融、普惠金融等輕資本消耗型業務的拓展,提升盈利能力和水平。”中國銀行業協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