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投資要點 10 月31 日,公司發布了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276.12 億元,同比+ 291.45% ;歸母凈利潤147.95 億元,同比+498.31%;扣非歸母凈利潤138.82 億元,同比+872.24%。公司Q3 營業收入131.68 億元,同比+340.48%,環比+45.05% ;歸母凈利潤75.41 億元,同比+614.05%,環比+102.27%;扣非歸母凈利潤58.50 億元,同比+887.24%,環比+18.67%。 鋰鹽量價齊升,Q3 業績高于預期:根據公司公告,公司Q3 歸母凈利潤75.41 億元,環比大幅增長。報告期內業績高增主要鋰鹽價格持續走高和公司鋰鹽產銷量的增加。1)量:報告期內,馬洪四期項目產能爬坡,新增1 萬噸氫氧化鋰,公司鋰鹽產銷量持續增長。基于目前鋰鹽需求增速遠超供給增速,預計Q4 產銷量將持續提升。2)價:根據同花順數據,電池級碳酸鋰Q3 市場均價為48.23 萬元/噸,同比上漲339.01%,環比上漲2.35%。隨著未來鋰礦產能的逐步釋放,以及電池級碳酸鋰的市價維持在高位,公司鋰鹽產品利潤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鋰資源布局深遠,產能成長空間巨大:根據公司公告,公司積極開發建設上游鋰資源,Q3 鋰礦自供比例顯著提高。在長期規劃中,“礦石提鋰”方面,澳大利亞 Mt Marion 項目正處于擴建階段,擴建完成后鋰精礦年產能將提升至 90 萬噸(折LCE 約12 萬噸),非洲馬里Goulamina 一期項目竣工后,年產鋰精礦有望達到50.6 萬噸(折LCE約6.5 萬噸)。“鹵水提鋰”方面,阿根廷 Cauchari-Olaroz 鋰鹽湖合計6 萬噸碳酸鋰項目正加速推進。根據截至報告期公司披露的鋰資源布局和產能規劃,預計公司2023/2024/2025 年產能分別達9/15/20萬噸LCE,既有效保障了生產經營所需的原料,又助力公司鋰鹽產品產銷量的進一步增長。 鋰電池業務擴張,業績放量值得期待:2022 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速,目前已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新階段。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景氣將帶動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快速增長。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的統計數據,2022 年上半年中國動力電池出貨量超 200GWh,同比增長超150%。在此宏觀背景下,公司積極發展鋰電池板塊業務。在鋰電池產能方面,Q3 公司鋰電池的主要生產基地贛鋒鋰電的有效產能將達到7GWh/年,且多個鋰電池項目正在籌劃建設中。預計鋰電池業務將成為公司核心業務之一,驅動公司利潤增長。 攜手下游電動汽車廠商,鋰電池回收業務前景廣闊:隨著汽車及消費 型電子產品的使用而對退役電池處理的需求不斷增加,公司開展鋰電池回收業務增長潛力巨大。根據公司公告,未來公司將建立每年可回收10 萬噸退役鋰電池的大型綜合設施。在更長期的規劃中,公司通過擴充鋰電池回收業務產能,在回收及再利用退役電池方公司的鋰電池回收提鋰產能,將占公司的總提鋰產能比例的30%。可見鋰電池回收業務既豐富了公司鋰原料的多元化供應渠道,又進一步鞏固與下游電池生產業務客戶的關系,從而更深刻了解鋰產品產業鏈,提高電池產品的競爭力。 【投資建議】 在全球鋰電行業高度景氣的背景下,鋰鹽價格高位震蕩上行。隨著公司鹽湖和礦山產能的逐步兌現,鋰資源自供的優勢逐漸顯現。目前馬洪四期產能仍處爬坡階段,鋰鹽產銷量有望持續增加。此外,動力電池產品和鋰電回收業務助力公司業績高增。基于目前鋰資源行業需求遠大于供給,鋰精礦等原料成本居高不下,我們預計2022-2024 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0.88、206.00、224.30 億元,EPS 分別為9.46、10.21、11.12 元,對應PE 分別為8.66、8.03、7.37 倍。我們給與“增持”評級。【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第三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00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