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拿起課桌上的豎笛,吹響了第一個音符,婉轉的豎笛聲,在新疆郭勒布依鄉明園光榮小學響起。每周三,孩子們都會在多媒體教室里上遠程豎笛課,接受來自南京師范大學的專業豎笛老師的授課。
與流淌的音符一同到來的,還有修繕一新的教學樓。近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明園慈善基金(下稱“明園慈善基金”)援建的吐魯番郭勒布依鄉明園學校教學樓正式落成。以前的土灰矮平房,變成了刷有黃色外墻的嶄新的三層樓教學樓,舞蹈室、豎笛室、實驗室、電教室等一應俱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改善辦學條件,到 “小而美”的豎笛特色教育,再到推進科學素養提升計劃……15年來,明園慈善基金以深度助學為路徑,不斷完善硬件設施、補齊素質教育短板,用小豎笛托起鄉村孩子的大夢想,用愛譜寫了一首動人的鄉村教育之歌。
改善辦學條件,賦能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
“終于能吃上熱飯熱菜了!”兩年前,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嘉黎縣嘉黎鎮明園中心小學新校區中,隨著學校新食堂落成儀式的揭幕,一群學生發出歡呼
那曲市平均海拔高達4500米,全年大風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零下兩度,最冷可達零下四十度。西藏當地流行一個說法,“遠如阿里,苦如那曲”。
作為鎮上唯一一所小學, 嘉黎鎮中心小學承載著全鎮人的教育希望。但當地生活條件極為艱苦,孩子們吃不飽穿不暖是常事,經常性的停電也為學校教學帶來許多不便。2016年,明園慈善基金決定援建該學校,捐贈100萬元,用于修建該校學生食堂,落實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對于常年處于低溫寒冷氣候環境的他們來說,吃飽吃好,才能安心學習。落成儀式上,學生們用豎笛演奏了一首《歡樂頌》,笛聲飄揚在海拔4200多米的雪域校園里,帶給人們許多的震撼與感動。
嘉黎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在練習豎笛
與當年西藏明園孩子一樣興奮的,還有新疆喀爾交鎮明園牧業寄宿學校的孩子。這所學校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作為喀爾交鎮上的唯一一所小學, 擔負著周邊七個牧業村農牧民子女的教育工作。牧區情況特殊,牧民們每年都需要輾轉多地放牧,每到這個時候,無人照顧的孩子只能寄宿在親戚家中。
明園慈善基金得知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急需落實學生宿舍樓建設的情況后,決定幫助修建該校宿舍樓,幫助牧區學生改善生活環境。今年9月,總面積達800平方米的新宿舍樓正式投入使用,配備有床位、衣櫥、公共衛生間等基礎設施,保證學生的生活質量。
新宿舍樓的落成,為孩子們解決了住宿的大難題。“有了新宿舍樓,孩子的學習生活能夠得到有效的照顧。即使父母不在跟前,老師也能給孩子生活上的關懷、學習上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校長龔雪峰說。
對偏遠鄉村而言,加強教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是教育振興的關鍵一環。2007年9月26日,中國平安(601318)董事長馬明哲及其家人出資在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下設立明園慈善基金。“關心和支持中國貧困地區少年兒童的成長,資助教育和文化事業,為回報國家、感恩社會盡綿薄之力。”馬明哲在致信中這樣解釋成立基金的初心。
2008年4月3日,豐背明園小學在廣東省廉江市舉行了教學樓奠基儀式,由此開啟了明園慈善基金一年援建一所學校的助學之路。援建教學樓、翻建校園圍墻、翻新學校運動場……15年來,明園慈善基金持續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在全國11 個省份援建了15所明園學校,累計捐贈資金5000萬元,實施公益項目資金逾2800萬元,幫助逾4000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實現了"讀書夢"。
2017年9月,云南瑞麗容棒明園小學新校舍落成并同步啟動支教
豎笛進課堂,音樂育人更“動聽”
2022年8月2日晚,第四屆“深圳聲樂季”師生音樂會舞臺。一群遠道而來的孩子們,跨越4100公里,從祖國的西北到東南,在“深圳聲樂季”發起人和藝術總監、著名歌唱家雷佳及聲樂季學員老師的指導下,經過七天的專業培訓,最終登上了“深圳聲樂季”音樂會的舞臺,圓夢鵬城。
他們來自新疆吐魯番郭勒布依鄉明園光榮小學,因為地處偏遠,教育資源缺乏,這所擁有130多名學生的小學,此前從來沒有過音樂老師。明園慈善基金將豎笛教育帶到這里,因為吹奏相對簡單,易上手,豎笛興趣班在學校開設以來,迅速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不到一年就由7人增加到26人。
“豎笛作為學校教學特色,未來會普及到每個學生,希望以后有機會和全國各地明園學校的同學一起登臺表演。”新疆吐魯番郭勒布依鄉明園光榮小學校長艾力?艾西熱甫說。
以音樂為友,與豎笛同行。豎笛走入明園學校,源于明園慈善基金理事長馬莉莉的家人。
“我妹妹從小學習音樂,她考了長笛九級,鋼琴十級。她一直希望能給明園學校帶去音樂的快樂,她在支教的時候吹長笛給那些孩子聽,孩子們都很喜歡。有一天,她在練習長笛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非常好的主意,就是給孩子們開設豎笛課,豎笛簡單易懂,容易掌握,孩子們可以長期堅持下去。”馬莉莉介紹,2014年明園學校開始了豎笛課程的試點,果然,孩子們很喜歡這個小樂器,學習的熱情非常高,“之后好幾年,我妹妹也親自去給孩子們上豎笛課,和孩子們一起表演,我們也看到孩子們學習豎笛之后越發自信,學習也更加努力了。我們真誠地希望,給予孩子們的不僅僅是藝術的啟迪,更是一顆懂得感恩的心,希望這份愛一直伴隨孩子們健康成長。”
新疆明園孩子登上“深圳聲樂季”音樂會的舞臺
2017年開始,明園慈善基金聯合專業院校,系統設計豎笛特色課程,并在明園學校全面推廣。每年明園慈善基金都會組織志愿者前往學校開展豎笛支教活動,培訓學校老師,增強豎笛教育師資力量。
南京師范大學豎笛專家韓中健教授就是豎笛教育項目的支持專家之一,主要負責設計豎笛教育內容。在較為偏遠的明園學校,由于資源缺乏,此前孩子們一直還在吹奏六孔豎笛,直到三年前韓中健帶來八孔豎笛。“我想把南京做的經驗分享給全國的孩子們,特別是鄉村的孩子們,明園慈善基金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契機。” 韓中健說。
音樂悄然改變孩子們的生活。在甘肅的邵寨明園中心小學,內向的史小浩通過豎笛學習,結交了不少新朋友;在廣西的八好明園小學,藍韓梅通過遠程教學,跟著遠在南京的老師孫怡媛學習了三年豎笛,個性也開朗了許多;而在吉林的靠山明園小學,即將退休的徐殿元老師帶領著他的豎笛隊,在市里拿下許多獎項……
越來越多的鄉村孩子,走向了更大的舞臺。2019年,湖南和廣西的三所明園學校學生參加了第一屆“深圳聲樂季”活動,與深圳交響樂團同臺演出,同年,有37個明園學生參與了“中國網球公開賽公益慈善慶典”的演出;2020年,相隔天南地北的八個明園學生隔空合奏豎笛為武漢加油;2021年,五所明園小學的學生在線上奉獻了一場動人的豎笛音樂匯演,與著名表演藝術家連線合奏、互動;今年,除了暑期參與“深圳聲樂季”音樂會,中秋節之際明園學生還參加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中國福利會主辦的“我和祖國一起成長”六一主題演出,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進行表演。
明園孩子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進行表演
針對鄉村音樂教育存在“缺內容、缺老師、缺硬件、缺舞臺”的痛點,明園慈善基金設計出“互聯網+豎笛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涵蓋“線上課程、線下培訓、夏令營實踐活動、成果匯報”四個部分,形成完整的教育閉環。近年來,明園慈善基金持續開發互聯網豎笛教育課程,安排專業老師對各學校進行每周至少一節課的遠程教學,確保學生能夠持續上課。
對鄉村吹笛少年們來說,笛聲是光,能照亮腳下方寸之地的,必能照亮心靈的星河宇宙。而明園慈善基金帶來的,不僅是豎笛教育和表演舞臺,還是一份飽含牽掛的愛,笛聲是光,愛就成為棱鏡,光透過棱鏡折射,就有了千彩萬色的世界,明園慈善基金正在努力探索,做更多鄉村少年的引路人,把他們帶到這個無限可能的世界中來。
湖南張家界(000430)西蓮明園小學學生進行豎笛排練
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助力教育“扶貧”,需要精準發力。而看清鄉村教育的現狀和困境,認準鄉村兒童的深層次需求,是教育“扶貧”精準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讓教育回歸到本質之路。
通過支教幫助鄉村學童開闊視野、推進鄉村學校的素質教育,是明園基金在整個教育公益實施過程中的重要著力點。除了用豎笛培養鄉村學童的音樂素養,明園慈善基金還推進科學素養提升計劃,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通過捐贈科技讀本、科學實驗包、培訓校長和老師等行動,帶領著孩子們“揭秘”前沿科技,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也為鄉村學童的未來播下了科技啟蒙的種子。“希望同學們能在我們的科技素養課程中,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好習慣,培養動手動腦的創新能力。”馬莉莉介紹。
從2011年開始,明園慈善基金對明園學校持續開展支教行動,累計派出支教志愿者1056位。此外,明園慈善基金還通過設立獎教金,幫扶優秀學生完成大學學業,鼓勵鄉村教師投身教育事業,從“軟件”上激發人才活力,提升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截至目前,明園基金累計發放獎學金128.8萬,共獎勵699位學生;發放獎教金87.8萬元,共獎勵438位教師。
明園基金在全國各地明園學校推進科技素養提升計劃
水滴石穿,靠的是堅持的力量。十五年來,為弘揚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宗旨與精神,實現報效國家、回饋社會的心愿,明園慈善基金始終緊跟國家步伐,迎合時代發展需要。未來,明園慈善基金將一如既往地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和使命,為鄉村教育發展注入持續涌動的溫暖熱流。
【廣告】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廣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廣告主對本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本網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廣告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 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