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虎
5月初的積石山麓,山頂白雪皚皚,山腳春意萌發。
一大早,積石山縣劉集鄉肖家村的村民秦海生像往常一樣,帶著兩只牧羊犬,趕著羊群到狼窩灘放牧。
(資料圖片)
“我現在有140多只羊、10頭牛,還有5頭豬。估計今年能產60多只羊羔,每只能賣到1000元左右。”秦海生自豪地對記者說。
像秦海生這樣,從小數量養殖發展到家庭農場規模,除了憑借自身努力之外,政府引導和獎補政策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積石山縣立足實際,通過實施產業獎補,實施了一批標準化養殖基地(小區)建設、養殖合作社提升改造、糧改飼、引進培育養殖龍頭企業等項目,促進了牛羊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
相較于家庭農場,合作社的養殖規模更大,品種更豐富。積石山縣河崖懷成母牛繁育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劉集鄉河崖村的張懷成和妻子共同經營的一家養殖場,先后在良種牛引進和糧改飼方面享受政府獎補16.35萬元,存欄西門塔爾母牛80多頭、育肥牛10多頭,流轉土地100多畝種植飼用玉米。
在龍頭企業和養殖合作社的帶動下,積石山縣提倡家庭農場和戶戶分散養殖,牛羊產業成為積石山群眾增收的重要產業。
在甘肅聚頂禾農牧有限責任公司良種母牛繁育示范基地,記者看到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母牛正吃著飼料。
“我們基地有3座標準化牛棚和1個飼料庫,現存欄西門塔爾繁殖母牛600頭,通過定期消毒、打疫苗、分群飼養,為犢牛的繁育‘保駕護航’。”甘肅聚頂禾農牧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張保軍說,目前基地已向縣內外投放良種母牛1665頭,其中縣內投放535頭。
引進牛羊良種,是解鎖牛羊產業健康發展的“金鑰匙”。積石山縣近年來引進小尾寒羊、湖羊母羊12937只,西門塔爾母牛467頭,澳洲白公羊600只,投放到養殖戶、合作社、家庭農場,對繁活的81280只良種羔羊、15718頭犢牛進行了獎補。同時,利用黃牛凍配和綿羊雜交改良技術,實現了牛羊的增量提質,全縣牛羊良種化程度分別達到84%、95%。積石山縣畜牧發展中心主任楊文萍介紹說:“截至目前,全縣有牛羊企業586個,牛羊規模養殖戶7502戶,牛羊規模飼養量達91.47萬(頭、只)?!?/p>
養殖大量的牛羊,怎樣確保肉制品安全走向餐桌?
楊文萍告訴記者,從源頭加強監管,嚴格進行產地申報檢疫和定點屠宰檢疫,建立健全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實行監管登記制度。
此外,為打造牛羊養殖全產業鏈,當地還引進了積石山縣關家川鄉肉制品有限公司,專門從事肉牛屠宰加工,可年加工處理肉牛2萬頭以上、羊20萬只以上。產品包括牛腱、胸腩、金錢腱、窩骨、牛尾等,并形成了叫得響的“甘味”品牌——“滄山牧歌”。
從品種選育繁育到飼草料生產,從家庭農場到專業合作社,從加工生產到銷售,積石山縣牛羊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拓展、蓬勃發展,已經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產業。
編輯:海霞責任編輯:孔令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