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馨葉):“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這說的就是中國獨有的宣紙。宣紙產于安徽省宣城市涇縣,因涇縣在唐代時隸屬宣州管轄而得名。
制作宣紙的原材料(攝影 張馨葉)
墨韻萬變,紙壽千年。因原材料獨特,加工制作過程不損傷纖維,宣紙有“千年壽紙”之譽,長期保存不腐不蛀,是書畫創作、典籍印刷的最佳載體。
宣紙選用安徽省涇縣境內及周邊地區的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并配以獨特的山澗泉水按照傳統的工藝,獨特的配方在嚴密的技術監督下手工生產,從原料采集到制成成紙需經108道工序,歷時3年左右。
對原材料進行捶打處理(攝影 張馨葉)
手工撈紙(攝影 張馨葉)
將紙鋪開高溫烘干(攝影 張馨葉)
2009年,宣紙傳統制作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千百年來,宣紙與書畫的互動,誕生了數不清的詩情畫意、故事佳話。據考證,現存最早的宣紙紙本就是安徽省博物館珍藏的宋代張即之抄經冊《華嚴經》。
一張宣紙,既決定了中國書畫的基本風格和語言特征,又構建了中國文房的獨特景觀。如今,這一方薄薄的宣紙穿越了歷史的長河,古老的宣紙仍在新時代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