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提供
2020年5月出爐的《廣州市加快推進企業上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行動計劃(2020-2022年)》(簡稱“‘領頭羊’行動計劃”),提出爭取用三年時間推動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60家,推動一批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優質企業上市。《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獲悉,全市三年來已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64家,超額完成目標任務。截至目前,廣州市現有境內外上市公司220家,總市值超3.2萬億元。與此同時上市公司融資規模不斷增長,累計募資額超6000億元,其中首發募資2440億元,增發募資3307億元,配股募資77.8億元。
“制造業當家”特色鮮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也是廣州“制造立市”“智造強市”的產業底蘊。據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多年培育,轄區現有的22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中有109家工業企業,產業鏈中下游企業居多,工業企業中又以制造業為主,“制造業當家”的特色鮮明。近三年來,新增上市企業中超50%的企業均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三大新興支柱產業加速發展。
作為廣州上市公司的生力軍,民營中小企業近年來表現不俗。據介紹,近三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中民企達45家,占比超七成,現有境內外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達到169家。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創業板、科創板以及北交所,科技創新屬性明顯,并持續在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在資本市場加持下,上市公司“經濟體”已成為廣州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數據顯示,2022年廣州A股上市公司營收合計13053.9億元,同比增長6.5%,凈資產收益率(ROE)3.8%,平均資產負債率40%,研發投入合計342.1億元,相關指標優于大部分一線城市。值得一提的是,“領頭羊”行動計劃期間,轄區上市公司IPO規模超過2011-2019年數值的總和,其中汽車、金融、房地產、電子、化工行業融資額居前。
助力加速形成優勢產業集群與產業鏈,廣州上市公司近年來充分利用資本鏈開展產業整合、完善產業配套并收效顯著。如汽車產業鏈方面,小鵬汽車登陸美股、港股兩次上市募資均超百億元,不僅加速了企業自身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優化了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格局;生物醫藥產業方面,8家生物醫藥公司成功登陸境內資本市場,進一步加快了產業集群化、融合化、生態化發展。
多措并舉筑牢發展“基底”
企業上市質效顯著提升
抓住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記者了解到,各層面高度重視與統籌謀劃,為“領頭羊”行動計劃提供了堅實組織保障。
其一,重點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出臺扶持獎勵政策。結合各證券交易所、各板塊的定位及特點,廣州市近年來不斷提高上市成功率,增強產業鏈發展韌性和競爭力。同時,“前端”企業上市工作協調機制和“后端”促進上市公司規范發展協作機制,也成為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有力組織保障。據介紹,市區兩級為成功上市的企業獎勵補貼最高可達1100萬元,減輕了企業部分上市負擔,市級層面累計發放資本市場獎勵補貼超4億元。
其二,圍繞拓展服務廣度深度,營造優質的企業上市環境。具體來看,廣州市一是積極吸引三大全國性資本市場平臺在廣州設立服務機構,與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共同構成廣州立體化、綜合化、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平臺體系,同時加強與境外資本市場的合作,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走訪活動,加大推動企業上市的宣傳力度,不斷增強企業的上市意識和信心;二是在廣州開展“問計于企”“羊城資本薈”“領頭羊”評選等走訪、培訓宣講活動,活躍轄區資本市場生態氛圍;三是幫助擬上市企業與中介機構做好銜接,督促中介機構依法合規進行上市輔導,推動投資機構參與企業股份制改造、上市、并購重組等,搭建“廣州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和“廣州新三板企業路演中心”等投融資路演對接平臺,引導社會資本與全市科技企業、新三板企業對接;四是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及時了解上市公司的困難和訴求,指導支持上市公司穩妥化解債務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引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增強誠信意識和責任意識,推動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結構和公司內控機制,切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其三,做細做實培育工作,不斷提高推動企業上市的工作效能和服務精準度。廣州一方面積極構建符合上市規律的培育機制,建立“儲備一批、培育一批、輔導一批、申報一批”的擬上市企業梯隊,打造企業上市的培育系統,提供守法證明協調函件、活動通知、路演對接、信息查詢等政務服務。另一方面,指導上市后備企業做好上市路徑規劃,為企業協調解決歷史沿革確認、合規性證明開具等訴求。根據A股、港股和美股市場各自特點,引導各類型企業合理申報擬上市的交易所和板塊,提升上市效率。同時,探索境外上市及資產置換、吸收合并等多樣化并購重組交易,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其四,提質增效并重,積極支持上市公司及擬上市企業產業鏈發展。具體來看,一是積極對標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資源稟賦和區域協同優勢,以“產業鏈+資本鏈”思維,把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與構建區域產業鏈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支持上市公司依托資本市場實現產業協同聯動、設施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加快形成上市公司與配套企業聯動發展格局,同時推動開展針對上市公司等優質資產的產業并購工作,形成戰略性產業發展新格局;二是充分發揮廣州國企規模大、資源多以及民企創新強、機制活等互補優勢,鼓勵國有資本加大對具有戰略重要性、高溢出效應產業的投資力度,積極推動國有企業與擬上市企業加強業務合作;三是深化資本融合,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價格、估值、資產評估結果在資產交易定價的重要作用,鼓勵國有企業依托資本市場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沿產業鏈主動參與重點產業鏈上市民企或者產業龍頭的股權多元化改革,形成共同投資、共享成果的良好局面。
此外值得肯定的是,伴隨廣州資本市場培育系統的投入使用,守法證明協調函件、資料報送、活動通知、路演對接、信息交流、法律法規及案例查詢等多種功能均可在線辦理,實現了“企業多跑網路、少走馬路”的目標,極大提高了資本市場培育工作效率。同時還為擬上市企業提供涵蓋上市培育、中介服務、投融資渠道對接、銀行金融服務等專屬綜合服務,囊括了銀行、證券、風投、會計、法律等領域的廣州市資本市場專家庫和機構庫已初具規模。
加大上市培育力度
凸顯產業引領作用
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從四個方面積極發揮廣州市企業上市工作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作用,謀劃出臺新一輪企業上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助力產業領跑行動計劃。
一是強化推動企業上市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廣州市企業上市工作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作用,健全部門聯動機制與政所聯動機制,與三大交易所駐穗機構深化聯動,營造廣州立體化、綜合化、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平臺體系。
二是打造企業上市培育工程。摸排篩選出主業突出、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經營實力強、發展潛力大的企業進入擬上市后備企業庫,積極引導各家券商機構在廣州開展上市輔導業務,為上市項目孵化提供全鏈條的金融支撐,支持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加快開展廣東省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積極申報并做優做強“專精特新專板”“科技創新專板”等特色板塊。
三是加大重點領域的上市培育力度。聚焦科技“獨角獸”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成長特點和融資需求,做好高效孵化、重點規范、上市精準培育。依托廣州產業園區將企業上市培育工作延伸至項目引進、科技孵化、產業賦能等環節。推動有實力的國有企業集團及公用事業企業依托資本市場創造條件實現整體或分拆上市。充分發揮廣州民營企業創新強、機制活等互補優勢,積極開展民營企業上市培育。
四是發揮上市企業產業引領作用。積極引導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加強投資者關系管理,充分發揮上市公司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穩鏈”“強鏈”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支持上市公司拓寬融資渠道,引導上市公司規范利用各類股債融資工具和分拆上市政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