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數字化轉型推動我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
(資料圖)
開發區是我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以開發區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推動全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于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具有重要意義。近期,筆者在與江蘇省開發區協會聯合開展的對全省158家省級以上開發區數字化轉型調研中發現,目前全省開發區產業數字化轉型雖創新成效明顯,但仍存在不少制約。建議應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盡快開展省級數字園區培育計劃;筑牢數字基礎設施底座,推動園區數字治理;引育數字經濟產業動能,打造全省發展先導區;加快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
數據顯示,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以全省10%的土地,創造了全省50%的經濟總量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的固定資產投資,70%的規上工業增加值,80%的實際使用外資和外貿進出口,90%的1億美元以上工業外資大項目集中在開發區。
特別是自我省提出打造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戰略后,全省開發區數字化轉型更是邁上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目前全省開發區中數字經濟產值超百億的有蘇州工業園區、泰州醫藥技術開發區、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無錫空港經濟開發區和泰興高新技術開發區,其中蘇州工業園區達到802億元,遙遙領先。聚焦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核心數字技術領域,全省開發區共有8家企業入選中國元宇宙潛力企業榜單,6家企業入選中國產業區塊鏈企業100強,38家企業入選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
但客觀地說,我省開發區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和挑戰。調研發現,一是受新冠疫情和土地財政的影響,我省開發區普遍存在收入下降而開支上升的問題,加上一些開發區歷史債務沉重,正在遭遇的融資“瓶頸”、數字化轉型投入不夠等問題亟待引起關注。二是我省以市場化為導向的開發運行體制改革和以產業鏈為導向的園區優化、整合尚不到位,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既行使行政管理職能,又直接或間接操作開發總公司投資經營事項,導致在開發建設上不免存在“重規模、輕效益”“重眼前、輕長遠”等問題,對于園區數字化轉型這類周期長、投資大的系統工程,也存在著無心投資或無力投資的現象。三是由于長期以來我省一些開發區土地粗放式擴張,部分園區缺乏特色主導產業支撐,數據要素市場配置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在數字經濟領域沒有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為以數字化轉型推動我省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與江蘇開放強省地位相匹配、走在全國前列的內涵發展式開發區,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強化頂層設計,盡快開展省級數字園區培育計劃。如,出臺《江蘇省加快建設數字園區行動方案(2023-2025)》,列出重點任務清單,明確建設數字園區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措施。各地級市充分考慮本市開發區的發展基礎和現狀優勢,堅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園區總體規劃相協調,統籌規劃、合理推進開發區數字化轉型。開展省級層面的數字園區認定,出臺《江蘇省省級數字園區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配套制定《江蘇省數字園區建設指標體系》引導開發區數字化轉型總體方向。
筑牢數字基礎設施底座,推動園區現代化數字治理。提升園區網絡通信基礎設施能級,統籌電信、移動、聯通等運營商公有云和園區內行業龍頭企業私有云等算力中心資源,形成區域算力中心的整體布局。引育重點領域數字平臺,建設一批提供共性技術支持的公共服務平臺和數字經濟創新中心等產業創新平臺,探索建設中小企業產業園專網,支持重點企業通過獨立專網、混合專網等模式優化再造政務服務流程,全面推進園區及企業首席數據官(CDO)制度,形成“線上+線下,前端+后臺”的立體式管理和服務體系。
引育數字經濟產業動能,打造全省發展先導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鏈中小企業的串聯、帶動作用,加強產業鏈式發展,促進園區內產業與周邊園區、城市產業聯動,延長產業鏈的同時輻射帶動其他數字服務類行業。向全省推廣《蘇州市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建設培育工作方案》,鼓勵以“園中園、一點多園”的形式培育建設數字經濟特色產業園。建設園區分享共性技術的場景應用,重點解決產業鏈相關知識技術資源分散、難以獲取等問題。建設“產業生態”類型場景應用,重點解決園區產業上下游企業協同程度低、資源配置效率低等問題。
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為數字化轉型厚植生態基礎。按照“精簡、效能、統一”原則,建立以經濟效益為中心,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管理運行機制。以質地優良、實力強大的開發區為主體,推廣一區多園、飛地拓展等創新模式,聚焦盤活存量和提升增量,有序推進區域相近、產業相關、功能相似的幾個開發區兼并、聯合,實施一體化治理和數字化轉型。加大對開發區數字新基建改造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新型數據中心的土地指標供給,置換盤活原有存量低效用地和碳排放不達標的建設用地,通過二次規劃、二次招商、協商共建、產權變更、產能變換、股權置換等方式引進優質數字經濟項目和合作伙伴。
(徐圓 顧亮亮,作者分別為南京財經大學現代服務業智庫研究員,國際經貿學院副院長、教授;南京財經大學現代服務業智庫研究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