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姐妹們,法治宣傳你要聽,法律法規要遵守,吸毒賭博害人民,過街要走斑馬線,紅燈停來綠燈行,文明經商守誠信,愛護環境講衛生……”
近日,黎平縣司法局表演的侗歌琵琶彈唱《法治之歌》響徹在龍形街道易搬社區上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場以“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為主題的文藝匯演,邀請了當地“網紅”參與直播,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網友詮釋和美城鄉“四大行動”的目的和意義,直播觀看人數6000余人次,獲點贊1萬余次,引起了群眾熱烈反響。
這是黎平縣凝聚鄉賢智慧,推進和美城鄉“四大行動”的有力見證。
鄉村要振興,離不開鄉賢助力。
近年來,黎平縣積極探索建立鄉賢人才庫,搭建鄉賢回歸平臺,以開展“鄉賢+產業發展行動、鄉賢+鄉村治理行動、鄉賢+文明新風倡導行動、鄉賢+公益事業行動、鄉賢+鄉村建設行動”鄉賢+“五大行動”為平臺,將鄉賢人才“村里引”、“村里聚”、“村里用”,引導鄉賢發揮優勢作用,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賦能。
八舟家庭農場豐收場景
在和美城鄉“四大行動”中,高屯街道借助鄉賢力量,在八舟社區建成集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為一體的現代化高效益農業基地八舟奇果樂園家庭農場,據農場負責人張國群介紹,“目前,該農場把奇特水果做成富民產業,實現了‘園里有菜、菜中有果、果下有雞’,帶動了當地20余名群眾就業,助力他們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永從鎮集鄉賢力量,讓“牛司令”、“土畫家”、“田秀才”盡展身手,助力鄉村振興,激活鄉村治理“一池春水”。華東理工畢業生吳國邦放棄大城市金融高薪工作,投身山村實踐新農人興農夢,返鄉當牛倌,建養牛基地養牛350頭,帶動就業35人,成就自我也反哺桑梓,成了遠近聞名的“牛司令”。
現任黔東南州水務局副局長的劉定勝,響應家鄉黨委政府號召,帶頭捐款、號召同事好友、愛心企業為家鄉孟彥鎮八柳村籌款近3萬元,回鄉期間,主動參與鄉村事務,為家鄉建設、村規民約完善出謀劃策,在八柳村掀起踐行文明節約、減少鋪張浪費的良好風氣。
永從鎮養牛基地
洪州鎮陽朝村建立鄉賢五老人員臺賬,邀請鄉賢寨老加入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參與村規民約制定,發揮鄉賢特長,在村莊繪制4面紅色文化墻,扮靚村寨,展現文化,動員鄉賢捐款,為鄉村治理提供了保障。
口江鄉朝坪村“靈芝大王”楊秀明,卸任了13年的黨支部書記,退居二線后,離任不離“責”,帶領鄉親建靈芝菌種加工廠,讓脫貧戶每年有不低于500元的分紅,還解決了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看著鄉村一天天走向振興,看著大家生活都變好了,就是最大的收獲,最大的幸福。”楊秀明說。
尚重鎮依托鄉賢力量,與麻江縣明洋食品有限公司簽訂楊梅鮮果收購協議,破解紹洞村千畝楊梅銷售難題,促進農民增收。
朝坪村靈芝產業
肇興鎮鄉賢陸忠德,29年前放棄部隊的安置機會,回鄉帶領村民種“大紅蒜”,實施“我在岑年有個花臺”項目,引入社會力量捐贈6.8萬元,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建花壇,改善村容寨貌,成為肇興鎮探索基層治理模式的“橋頭堡”。
水口鎮退休干部、鎮關工委副主任龍啟光主動擔任校園法治宣傳員,帶領“五老”人員,謀劃“和美城鄉·法治宣傳進校園”巡回宣講,實現各個小學和教學點宣講全覆蓋,被學生們稱為“龍老師”。
茅貢鎮鄉賢為鄉村文化墻出力
挖掘鄉賢資源、匯集鄉賢力量。黎平縣以鄉情引路,引導鄉賢參與鄉村社會治理,化解民事糾紛,當好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文明新風“倡導員”、法治教育普及“宣傳員”……共奏和美“幸福曲”,激發治理“新動能”,樹立文明“新風尚”,從而引導群眾見賢思齊,共建良好的村風民風家風,全縣各廣袤鄉村形成了“交給鄉賢干,支持鄉賢干,跟著鄉賢干”的良好氛圍。
在今年的和美城鄉“四大行動”中,全縣鄉賢積極響應,通過鄉賢、社會力量和整合鄉鎮資源等方式,投入833.87萬元推動鄉村庭院美化工作。在110余場次的志愿宣傳服務活動、150余次的文明實踐活動、1110余場次的宣傳教育活動、1275場次的鼓樓會、院壩會中,各地鄉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目前,全縣建有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五老”人才庫1890名,黎平籍在外就業創業優秀人才庫231人,由鄉鎮(街道)建立服務臺帳,鼓勵他們以適當的方式反哺家鄉。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石含開
通訊員 姚進忠
編輯 陳化勇
二審 錢仕豪
三審 沈安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