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格力電器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實至名歸!
圖為連續供熱高效熱氣除霜技術鑒定現場)
華亭||撰文
4月15日,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并頒發了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頗受產業及企業關注的“科技進步獎”共頒出142項。其中,格力電器(000651)、珠海格力節能環保制冷技術研究中心完成的“空氣源熱泵高效供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作為珠海龍頭企業,格力電器是歷屆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獲獎常客。這在于,格力電器一直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獎項是政府對格力電器創新成果和創新精神的極大肯定。
雙碳節能項目切中高質量發展命門
格力獲技術進步一等獎的“空氣源熱泵高效供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是在雙碳節能綠色發展背景下的重要項目,其作用和意義就在于顛覆傳統供熱方式,實現綠色低碳運行,為國家低碳高質量發展賦能助力。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統計分析,全球范圍內今后發展的十大問題,能源與污染問題均突顯其中。碳過排導致的全球變暖對人類生存安全造成威脅,限制全球氣溫上升已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目標。能源低碳化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國,冬季供熱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但傳統以燃煤為主的供熱方式帶來嚴重的大氣污染,2015年冬季全國多地爆發霧霾天氣,很多人仍記憶猶新。在“雙碳”和“清潔供暖”的大背景下,電動式熱泵成為發展重點。
圖為空氣源熱泵連續供熱高效熱氣除霜循環系統
格力“空氣源熱泵高效供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中,恰恰是根據空氣源熱泵以環境空氣為低位熱源,具有熱量“處處存在、時時可得、隨需而取”的特點,已在我國“由南向北、自東向西”以多種形式在建筑供暖中規模化應用。
圖為分布式送風技術
實至名歸獲獎彰顯強大技術研發能力
格力電器、珠海格力節能環保制冷技術研究中心完成的“空氣源熱泵高效供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是以董明珠、夏光輝牽頭的15人為主完成的,是一項旨在提升“空氣源熱泵”運行效率,并且將這項高效節能供熱技術產業化的項目。此次獲獎意味著這項利國利民的項目得到了行業專業技術層面的高度認可,有利于其在未來市場推廣。
空氣源熱泵(空調)雖然以自然能源為熱源,具有高效、清潔、靈活的特點,但其供熱應用效果和性能受送風形式和室外氣候條件影響,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工作區供熱效率偏離實際性能、熱舒適度低等問題。
圖為部分搭載格力空氣源熱泵高效供熱關鍵技術的格力空調
據格力電器技術人員介紹,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氣流分布。通風供熱受熱浮力特性影響,傳統送風形式下房間上熱下冷,上下空氣溫差可達10℃。上部非活動區熱聚集導致熱量浪費,下部活動區熱效率低。另一方面是低溫結霜除霜。制熱運行受室外低溫高濕環境影響容易結霜,需頻繁除霜,除霜期間室內溫降可達4℃~9℃,除霜無效耗能大、除霜效率僅約40%。
項目聚焦以上關鍵問題,從氣流組織、風機風道和熱泵系統除霜技術三方面開展研究,歷經十年攻關,形成空氣源熱泵高效供熱技術創新成果,攻克傳統送風供熱活動區熱效率低、除霜室內無供熱溫降大的行業難題,技術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顯著提高了用戶冬季供熱生活品質。
市場認可核心技術驅動高質量發展
市場是對技術創新最好的試金石。據知情人介紹,格力空氣源熱泵高效供熱關鍵技術已經應用于3大系列487款產品。近三年,累計銷售935萬套,利稅62億元,廣泛應用于中國北方及長江流域地區,并作為中國煤改電供熱領軍品牌推動清潔供熱工程,促進供熱節能減排,改善民生。
圖為分布式送風技術鑒定現場
而從社會效應上來說,也是有目共睹。格力“空氣源熱泵高效供熱關鍵技術”顛覆了傳統供熱方式,實現綠色低碳運行。按格力年售產品估算,可實現年節電量236億度電,折算二氧化碳減排1789萬噸/年。
據家電魂了解,格力次獲獎項目具有授權發明專利37項,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2項,2項核心專利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其創新技術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發明了高效分布式送風末端及控制方法;二是發明了雙向流道并聯風機布局技術;三是發明了連續供熱高效熱氣除霜技術。除這次獲獎外,此前還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減排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諸多獎項說明其技術含量與價值不菲,并且得到行業專業性認可。
此項技術,不僅應用在國內,在歐、美、亞等全球多個地區和國家也得到推廣應用,替代傳統散煤、燃油鍋爐等采暖方式,一方面向國際推廣中國綠色低碳供熱技術,另一方面是向世界展示和傳遞中國力量!
=====
家電魂:深度解碼家電行業熱點事件,梳理家電廠商轉型變革歷程,互聯網時代家電業最具深度自媒體。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家電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