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十年來,我國銀行業保險業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發展。在銀保監會日前舉行的第289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吉林、福建、陜西三地銀保監局負責人分別介紹了轄內銀行業保險業改革發展有關情況和監管工作的舉措成效。
銀行業保險業發展成果顯著
吉林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徐春武表示,十年來,吉林全省銀行業各項貸款增長1.8倍,總量接近2.6萬億元;各項存款增長1.5倍,總量超過3萬億元;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3%,保障金額年均增長32%,保險深度由2.7%上升至5.2%,保險密度由865元每人上升至2911元每人。
十年來,福建銀行業總資產增長了2.8倍,保險業總資產增長了2.9倍,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建設取得成效。據福建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叢林介紹,截至目前,福建已累計引進31家銀行保險機構,組建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多類型地方法人機構,農信社通過改制進一步激發活力;同時,推動金融服務向基層延伸,銀行機構鄉鎮覆蓋率、保險服務行政村覆蓋率均達到100%,實現“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
“十年間,陜西銀行業保險業綜合實力穩步提升。”陜西銀保監局黨委書記、局長黃晉波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陜西銀保監局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和網點增加了1417家,全省基礎金融服務實現了村級全覆蓋;銀行業、保險業資產規模分別是十年前的2.7倍和3.6倍,各項貸款余額4.73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3%。保險深度由2.53%上升至如今的3.92%,保險密度由973元上升至如今的2956元,保險業賠付支出年均增速15%。
十年間,陜西銀行業保險業改革化險不斷深入推進。據黃晉波介紹,65家農信社改制重組為農商行,西安銀行成為西北地區首家在A股上市的銀行。陜西作為全國車險改革首批三個試點的省區之一,率先啟動改革。目前,車均保費已較改革前下降近50%,累計為全省車險消費者節省保費支出195億元。大病保險服務項目已覆蓋全省3000多萬城鄉居民。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方面,近十年來,陜西銀保監局累計處置不良貸款2396億元,清理不規范保險中介機構1006家,法人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900多億元。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斷提升
在向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定步伐的同時,三地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也得到顯著提升。
徐春武表示,十年來,吉林全省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191%,年均增加超1000億元,制造業貸款余額增長77%,年均增加超100億元;保險機構累計為新材料、首臺(套)產品提供保險保障122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信息技術、科研等領域貸款同比增速均超過30%。
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面對今年上半年暴發的此輪疫情,吉林銀保監局引導全省銀行保險機構主動對接各類企業4.6萬戶次,累計投放貸款3498億元,為企業支付保險理賠13億元。此外,還累計對1694億元貸款本金實施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10.6億元。數據顯示,上半年,吉林全省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等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11%、18.1%、14.8%,普惠型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較年初下降0.7個百分點。
福建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約67%的GDP、70%的稅收以及80%的就業。更好地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為福建銀保監局強化金融助企紓困的重點之一。
據叢林介紹,十年來,福建銀保監局轄內小微企業貸款增長了20.6倍,年均增速達到35.9%。其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自有統計以來年均增長達到了25.6%,貸款戶數增加了31.4萬戶,平均貸款利率下降了2.17個百分點。疫情發生以來,福建銀保監局積極推動金融創新,聯合財政等部門設立了7期共700億元的紓困貸款,累計支持受困企業超過2.3萬戶。據悉,今年,福建銀保監局進一步優化紓困貸款機制,指導銀行機構對接交通、旅游等主管部門制定的紓困企業“白名單”,實現“見單即貸”。
陜西銀保監局則將支持科技創新作為引導金融強化對實體經濟支持的重點方向。“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銀行業科技型企業貸款同比增長30%,服務企業近萬戶,全省保險業積極發揮科技保險作用,一批‘卡脖子’‘初創期’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得到了資金支持和風險保障。”黃晉波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服務民生 重點聚焦新市民
在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過程中,上述三地銀行業保險業聚焦民生領域,以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十年來,吉林省教育行業貸款年均增長4.5%,健康險保障金額年均增長54%,責任險保障金額年均增長23%。吉林暴發此輪疫情以來,吉林銀保監局引導銀行機構主動向醫療衛生防疫、“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等民生領域發放貸款437.2億元;推動保險機構將意外、疾病等保險責任擴展至新冠肺炎,提供保險保障2941億元、惠及179萬人次,為疫情防控和重點民生物資保供穩價領域提供保險保障125億元。
吉林銀保監局還制定出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的政策措施,引導銀行保險機構持續加大對教育、醫療、養老等行業的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其轄內銀行保險機構開發新市民專屬金融產品20余個,提供保險保障金額近20億元。
福建銀保監局將進城務工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新市民群體作為普惠金融重點支持對象。今年以來,針對新市民群體面臨的抵質押品和信用不足難題,創新探索“城鄉聯合貸”,其中郵儲銀行福建省分行的“新市民貸”已累計授信8.1億元。
福建新市民群體總量大、布局散,但在輸入地又呈現一定產業聚集性,如三明“沙縣小吃經營群體”、福州永泰“建筑產業工人群體”等。對此,叢林表示,福建銀保監局推動銀行機構與輸出地政府合作,選擇產業鏈條清晰的行業,搭建金融科技服務平臺,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新市民“集中上網”,建立產業集群經濟活動數據庫,銀行機構配套提供“供應鏈+訂單”“供應鏈+流水”等供應鏈金融服務。
此外,福建銀保監局還指導推出“八閩保”“惠閩寶”等定制型普惠醫療保險,累計覆蓋全省243.8萬人次,賠付支出4487萬元。針對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等新市民集聚群體,指導推出“安業保”“騎手保”等意外傷害險和醫療險等。
積極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不斷提升“三農”金融服務質效,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三地銀行業保險業發展的重要亮點之一。
徐春武表示,截至今年6月末,吉林全省涉農貸款余額5892億元,在各項貸款中占比23%,多年保持較高占比;農業保險保費收入32.2億元,同比增長57%,提供保險保障金額1257億元,同比增長69%,參保農戶114萬戶次。
在支持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吉林全省支持種業振興、黑土地保護、耕地保護等貸款余額合計205.3億元;政策性和大型銀行支持水利工程等農業基礎設施貸款余額282.6億元。在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余額480億元,同比增長9.21%。
與此同時,吉林銀保監局積極推進農業保險發展,解決“三農”發展后顧之憂。2022年,吉林省主要農作物保險費率同比下降了12%至28%;6種作物種植成本保險和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險的相對免賠率由30%統一降至25%;玉米、水稻保額由2012年的每畝200元、267元提高至目前完全成本保險的750元、1100元;完全成本保險實施范圍擴展至全部產糧大縣;地方特色產品保險已覆蓋食用菌、人參、雜糧雜豆等40個特色品類。
陜西銀保監局則將支持革命老區的振興發展作為支持“三農”和鄉村振興工作的重要內容。
據黃晉波介紹,轄內銀行機構推出了“蘋果貸”“生豬貸”“木耳貸”“茶業貸”“新社區工廠貸”等50多款特色化的信貸產品,轄內保險機構也推出了蘋果、設施蔬菜等460余款特色的農險品種。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革命老區縣各項貸款余額近萬億元,保險保障金額3.9萬億元。同時,陜西銀保監局指導銀行機構助力老區改善交通、飲水、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條件。例如,指導國開行陜西省分行通過直貸等模式重點支持全省革命老區基礎設施項目,信貸規模超過1000億元。督促保險機構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功能,助力兜牢民生底線,防止老區群眾因病、因災、因學返貧,在榆林佳縣、安康漢陰縣等革命老區落地防貧保項目。
此外,陜西銀保監局還在金融知識普及上發力,引導督促銀行保險機構舉辦小微金融服務政策推介會,探索點對點金融顧問服務機制,進村入戶普及金融知識、宣講金融政策,努力暢通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