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雪糕刺客”之后,豬肉價格的逐月上漲被調侃為“豬肉刺客”。
豬肉作為人民生活菜籃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格漲跌影響居民的日常消費和養殖戶的收入,也牽動著產業鏈各方的利益。2022年4月以來,全國豬價持續快速上漲,帶動部分上市豬企7月銷售額大增。什么原因促成豬價上漲?下半年豬市如何變化?鈦媒體·鈦度圖聞最新一期帶你讀懂豬市沉浮的原因。
豬價持續3月上漲,新一輪“豬周期”或啟動
據中國種豬信息網數據,進入2022年以來,全國生豬價格和豬肉價格一直在下降,在第11周(03.20-03.26)時下降到最低,為12.12元/kg;豬肉價格在第12周(03.27-04.02)的平均價格為18.92元/kg,降至最低價。之后開始反彈,截至2022年7月份,生豬價格最高時達到22.83元/kg,比最低時上漲了約88%;豬肉價格達到29.8元/kg,漲幅約58%。
4月以來,生豬和豬肉價格已連續上漲數月有余,尤其7月份以來,豬肉價格突然暴漲,從24.21元/kg上漲至最高29.8元/kg。按目前態勢來看,市場或將出現新一輪的豬周期,慢慢實現價格回升,緩解養殖戶壓力。
所謂豬周期,是一個豬肉價格漲跌循環的過程,豬價在每3-4年內完成一輪漲跌的過程,其本質是供需錯配,最終影響價格波動。肉價高,另母豬存欄量大增,此后生豬供大于求,帶來了肉價的下跌,養殖戶就會大量淘汰母豬、減少生豬供應,后期供不應求再形成肉價上漲的局面。如此,形成一個閉環的軌跡,不斷循環。
因為豬的養殖特征等原因,過去幾十年中,豬肉價格一直呈現出周期波動的狀態。2000年以來,我國大致經歷了5輪豬周期,大體與相關疫情或市場政策有所關聯。每輪周期上行前豬價均在底部呈現“W型”,豬價第一次觸底與第二次觸底之間間隔約8-11個月,價格漲幅在10%-15%之間。
那么,是什么在影響本次“豬周期”腳步?
進口豬肉量減少,能繁母豬存欄量回暖
供給關系也是分析豬周期的關鍵因素。從近7年消費量和產量來看,中國豬肉市場整體呈現供不應求趨勢,2019年中國豬肉產銷量均實現下降,2019年我國豬肉產量為4255萬噸,同比下降21%,2020年下降11%;銷量方面,2019年下降19%,2020年下降5%。2021年產量和消費量均有所回升,但仍處于供不應求階段。
據海關數據,2022上半年豬肉進口量僅為81萬噸,受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進口量顯著下降,同比減少65%,比2020年同期也減少62%,豬肉進口量減少也造成了豬肉供應階段性減少,成為推動豬價走高的原因之一。
能繁母豬的存欄量代表著生豬產能。豬肉的生長期一般在9到11個月,據農業農村部數據,從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能繁母豬存欄量開始下降,直到2022年二季度才降后微漲,前期豬肉的出欄率的下降導致目前供需出現變化。
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中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277萬頭,環比上漲2.2%,同比減少6.3%,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4.3%。一季度國內生豬價格快速下滑,4月末國內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177萬頭,跌至近1年來最低點。進入二季度豬價快速反彈,母豬存欄開始微幅回升。
農業農村部表示,目前,生豬產能處于正常合理水平,預計下半年生豬出欄量與去年同期相當。今年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量一直處于產能調控的綠色合理區域,目前已連續兩個月回升。能繁母豬存欄量的回暖或能讓下半年生豬供應和豬肉產量穩定增加,讓供應有保障。
飼料成本占比6成,豬糧比處于合理區間
生豬的漲價與其成本也分不開,那么,豬的成本都來自哪里?生豬養殖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飼料成本、固定資產成本、醫療防疫成本和其他成本。以牧原公司生豬養殖成本為例,2021年Q1-Q3季度數據顯示,飼料成本占比最大,占比近6成,其次為人工成本,占比15%;其余成本占比均在10%以下。
豬糧比價作為影響生豬價格的關鍵因素,直接影響養殖企業的利潤。豬糧比是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價格的比值。目前,生豬養殖盈虧平衡點為7∶1,豬糧比處于7:1至9:1之間均為合理范圍。豬糧比越高,說明養殖利潤越好,反之則越差。
進入2022年,第一季度豬糧比一度下跌,在3月份跌至4.24:1的本年度最低水平,下跌至一級預警區間,隨后逐漸反彈。7月以來,豬糧比最高達到8:1,7月最后一周,每千克玉米價格在2.9元左右,豬糧比為7.27∶1,處于略有盈利的合理區間,豬價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基礎。
豬企銷售整體向好,豬價還要飛多久?
在此背景下,2022年4月以來,有大批企業入局生豬養殖,豬肉價格的上漲帶動了生豬養殖戶的積極性。據央視財經數據,2022年4月-7月,新增生豬養殖相關企業3500余家,新增注冊企業月平均增速達46.3%。
豬價的持續上漲,也帶動了相關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生豬養殖企業開始賺錢。在上市豬企披露的7月產銷數據中,牧原股份(57.60 +0.00%,診股)以459.4萬頭的銷售量一馬當先,生豬銷量上升,生豬價格大幅上漲,銷售收入也同時上升。牧原股份銷售收入今年首次破百億,達到了104.91億元。 除牧原股份外,多家上市豬企銷售收入同比翻倍增長,7月生豬銷售額環比增長最高的前3家公司是東瑞股份(38.20 +0.00%,診股)、新希望(15.35 -0.52%,診股)、唐人神(9.05 -0.98%,診股)。
豬價還要飛多久?農業農村部在7月20日回應表示,目前生豬生產充足,后期豬價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基礎。
專家預測表示,隨著規模化養殖占比逐漸提升,國家也在著手研究投放豬肉儲備,預計生豬市場的波動會逐漸變小,如果沒有突發情況,“豬周期”會逐漸弱化。豬肉消費會受到節日及天氣變化的影響,第三季度屬于季節性反彈,預計價格將回歸到合理區間,保持穩定。
數據來源:鈦媒體科股寶、中國種豬信息網、澤平宏觀、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wind、農業農村部、東興證券(8.53 +0.12%,診股)、公開報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