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二級市場對光伏板塊的后市仍有分歧,但產業仍然延續高景氣度。銀柿財經注意到,近期多晶硅龍頭大全能源(688303.SH)在一周內斬獲超610億元的多晶硅供應“大單”。
但同時,大全能源卻在二級市場表現低迷,自7月上旬到10月中旬,股價區間最大跌幅近40%,在10月12日盤中創下46.73元/股的歷史新低。
近期隨著大盤回暖及光伏行業利好頻傳,大全能源近6個交易日已累計反彈上漲8.78%,上游硅料廠商能否迎來行情“反轉”?
逆周期擴張的豪賭
10月13日大全能源公告,大全能源及全資子公司內蒙古大全與雙良節能(600481.SH)的孫公司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良硅材料”)簽訂2022年至2027年共15.53萬噸的《多晶硅采購供應合同》后,大全能源在17日晚間再次公告與某客戶簽訂2023年至2027年提供4.62萬噸太陽能級原生多晶硅的供應合同。
按照PVInfoLink10月12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價30.30萬元/噸(含稅)測算,兩筆訂單分別為470.56億元(含稅)和139.99億元(含稅)。
略有不同的是,前者采購價以月度議價,而后者則是按周議價。雙良節能方面表示,公司與大全能源簽訂的是鎖量訂單,主要是為了確保公司已簽大尺寸單晶硅片銷售長單在未來如期交付。項目推進順利的話,預計年底公司將具備40GW+產能的投產條件。
近日,一批光伏企業陸續披露了2022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隆基綠能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長40%~48%;天合光能前三季度凈利潤預增75.85%~114.92%;通威股份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預增259.98%~266.71%。
從上述硅料公司三季度的預增公告中不難看出,與硅料價格處于十年低谷的兩年前相比,現在的硅料廠商終于“揚眉吐氣”,眼下已然是“擁硅為王”的時代。近期,硅料價格也創下十年新高,達307元/千克。
與如今諸多炙手可熱的硅料上市公司如通威股份、特變電工等一樣,大全能源也是在逆勢中“豪賭”擴張的一員。
據CPIA、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在2017年到2019年之間,中國多晶硅生產企業主要為江蘇中能(保利協鑫旗下)、四川永祥(通威股份旗下)、新特能源(特變電工旗下)、新疆大全(大全能源旗下)、東方希望、亞洲硅業、內蒙古盾安、洛陽中硅等。
在2017年,四川永祥、新特能源、新疆大全多晶硅產量分別為1.6萬噸、2.9萬噸和2萬噸,與0.8萬噸的內蒙古盾安、1.8萬噸的洛陽中硅差距不大。到了2019年年底,四川永祥多晶硅產能已增至8萬噸,新特能源、新疆大全也分別增至7.1萬噸、7萬噸。而內蒙古盾安、洛陽中硅則漸漸淡出市場。
2018年以來,我國出臺光伏新政,補貼開始退坡,行業逐步邁入平價上網階段,多晶硅價格持續下跌。硅料價格自從2018年1月站上155元/千克后便一路下滑,到了2020年中旬最低到了73元/千克。除了經營上承壓,硅料廠商在資本市場上的日子也并不好受。投資人更是用腳投票,以通威股份為例,其股價在2020年3月份單月下跌達30.31%。
而就在硅料價格低迷的時期,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廠商開啟了逆周期擴張的勢頭,并且延續至今。2018年,通威股份樂山、包頭兩個高純晶硅項目投產,永祥高純晶硅產能達8萬噸/年,通威也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
大全能源這邊,除了2021年中旬IPO募投的年產3.5萬噸多晶硅項目外,公司在2021年年底與內蒙古包頭市人民政府簽訂的投資計劃中還包含了20萬噸/年高純多晶硅項目。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曾表示,逆周期擴張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技術。在殘酷的價格競爭之下,只有把成本控制到極限,才能保持足夠的利潤。否則,高成本的逆周期擴張,無異于自殺。
隨后,局勢迎來了反轉。2021年至今,光伏行業因“雙碳”、俄烏沖突等因素的影響迎來大爆發,同時,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9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明確能源消費結構轉型力度將更大,進程將更快,推動能源革命縱深發展。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2年全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有望實現85GW~100GW。
利潤重心向上游聚攏,機構對后市看法不一
下游的旺盛需求導致上游硅料一路走高,目前成交價格坐穩30萬元/噸以上。目前,光伏產業鏈已脫離良性循環,利潤向上游硅料環節集中。
銀柿財經注意到,2022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和協鑫科技四家頭部硅料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近460億元。相比之下,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三家頭部組件公司共計僅實現百億左右利潤。一季度隆基綠能和晶科能源毛利率分別錄得21.29%和9.04%,分別同比下滑8.27%和31.52%。
隨著四季度光伏裝機旺季到來,對于下游廠商而言,鎖定硅料供應是當務之急,因此硅料價格牽動產業鏈下游神經。硅業分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硅料產能合計51.9萬噸,實際產量49.8萬噸。該機構預測,到2022年年底,國內多晶硅產能將達到120.3萬噸,全年預計產量為82萬噸。
根據大全能源的中報,2022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公司硅料單位成本分別為75.21元/千克和50.65元/千克,相比目前平均300元/千克以上的銷售價格,利潤空間和價格下降空間都十分巨大。
雖然硅料廠商紛紛擴產,但由于硅料擴產周期相對較長,產能釋放需要爬坡過程,因此在這一過程中,硅料的價格上漲也是在所難免。由此,有部分業內人士預計,年內硅料供需結構依然十分緊張,預計2023年供需緊張雖有緩解預期,但不會寬松。
不過,也有機構寄希望于第四季度供應量的放大或帶來硅料價格的松動。國聯證券認為,5家8月份檢修的硅料企業將于9~10月份陸續恢復運行,且隨著協鑫科技顆粒硅的投放以及二、三線硅料產能蓄勢待發,第四季度將迎來產能釋放高峰,硅料價格有望松動。
山西證券則表示,雖然散單價格仍有較高位置成交,但是主流價格區間已經逐漸平穩,硅料價格繼續上漲的動力下降。買方心態處于持續調整變化的階段,對于10月份硅料有效供應量的增幅信心充足的預期下,搶購或囤貨現象陸續消退。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多晶硅料的漲價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關注。據工信部網站10月9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以下簡稱“三部門”)近期集體約談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業及行業機構,引導相關單位加強自律自查和規范管理。
為促進行業整體持續健康發展,三部門提出工作要求:要著眼大局和長遠利益,堅持上下游合作共贏,促進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加強企業自律,深入開展自查自糾,自覺規范銷售行為,不搞囤積居奇、借機炒作等哄抬價格行為;統籌推進光伏存量項目建設,合理釋放已建產能,適度加快在建合規項目建設步伐,同時對后續新建產能大規模投產要提前研判、防范風險。
雖然眼下硅料廠商的三季度經營狀況報喜是大概率事件,但硅料價格能否像碳酸鋰一樣堅挺,還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10月18日,大全能源小幅高開后震蕩回落,截至收盤微漲0.23%,股價報收51.53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