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德邦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隨著新能源裝機逐步提升,風光發電的間接性對電網的影響逐步提升,長時大容量儲能迎來發展機遇,對比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建設周期短且受地理位置影響較小,未來具備廣闊成長空間。此外,隨著電力市場體系改革深化與產業鏈成本下降,裝機規模有望快速提升。該行預計隨著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上游具備核心技術優勢的設備廠商與鹽穴資源商將能率先受益。
(資料圖片)
德邦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新能源裝機快速提升,壓縮空氣儲能建設需求強烈。
新能源裝機規模快速提升,風光發電對電網的影響逐步提升,長時大容量可在更長時間維度上調節新能源發電波動,作用將逐步凸顯。抽水蓄能與壓縮空氣儲能均為長時大容量存儲,但壓縮空氣儲能的建設周期一般為12-18個月,遠低于抽水蓄能,且受地理位置影響更小,未來國家推進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建設的需求強烈。
政策催化疊加規模化效應,壓縮空氣儲能經濟性有望提升。
1)政策端:2022年3月出臺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要求推動百兆瓦級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實現工程化應用,政策推動下國內壓縮空氣儲能項目進程加快,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11月,備案、簽約、在建、投運項目合計35個,其中公開規模數據項目合計8.2GW,剔除掉已投運項目,備案項目規模遠超已投運項目,產業化的拐點已現。此外,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逐步深入,容量電價政策有望從抽水蓄能向其他儲能行業遷移,壓縮空氣儲能作為可替代抽水蓄能的長時大容量儲能,有望率先獲得容量電價政策激勵。
2)產業端:壓縮空氣儲能機組容量隨著技術迭代正逐步擴大,2022年9月,河北張家口100MW項目順利并網也標志著國內百兆瓦級別項目順利投產。參考國內已建設的示范項目,隨著機組容量逐步提升,規模化效應凸顯,單千瓦投資成本逐步下降,系統效率逐步提升。
3)經濟性:類比抽蓄容量電價政策,以10MW非補燃式壓縮空氣儲能電站基本參數作為參考進行項目經濟性測算,預計項目內部收益率可達到10.02%。若該行考慮規模化效應帶來的系統效率提升、初始投資成本降低以及電力市場改革帶來峰谷價差進一步拉大,預計項目內部收益有望進一步提升。
行業具備廣闊市場空間,核心設備企業有望率先受益。
政策推進疊加規模項目,國內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經濟性有望逐步提升,多重因素影響下,預計我國壓縮空氣儲能裝機將實現快速提升。觀研天下預計,中性條件下,2025年我國壓縮空氣儲能裝機規模較2022年將新增6.59GW,對應市場空間為371.80億元。從產業鏈來看,上游為資源與設備供應,包括空氣壓縮、膨脹機、換熱設備、鹽穴資源四類;中游為開發建設,包括技術支持、設計開發、系統集成、建設運營;下游為綜合應用。該行預計隨著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上游具備核心技術優勢的設備廠商與鹽穴資源商將能率先受益。
建議關注:具備300MW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設計能力的陜鼓動力(601369)(601369.SH);國內發電設備領軍者且具有膨脹機與換熱設備研發制造能力的東方電氣(600875)(600875.SH);攜手中儲國能共同開發465MW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的蘇鹽井神(603299)(603299.SH);同中國電力、清華大學合作打造湖南首個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的雪天鹽業(600929.SH);具備豐富鹽穴資源并協同中能建開發山東泰安2×300MW壓縮空氣儲能項目的魯銀投資(600784)(600784.SH);具備換熱器開發制造能力的中泰股份(300435)(300435.SZ)。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產業發展不及預期、新能源發展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