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將至,持股還是持幣又成了不少投資者面臨的兩難選擇。
今年春節前,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穩增長預期升溫,同時市場對于疫情后復蘇預期逐漸打滿,兩市股指自12月底以來接連反彈,上證指數累計漲幅超5%。
春節后,“紅包行情”是否繼續上演是近期投資者最為關注的話題。據Wind統計,自2003年至2022年20年的行情數據顯示,春節前后A股大概率上漲,春節前5個交易日和春節后5個交易日的上漲概率均有8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持幣還是持股”話題探討的本質是投資者對于春季后行情的預測,但過往的經驗表明,短期行情隨機性較強,歷史數據只能作為參考,投資者更需要關注的是當前市場主要矛盾變化,把握階段性和結構性投資機遇。
春節前后A股大概率上漲
據Wind統計,2003年至2022年的20年間,春節前后A股大概率上漲,具體表現為:春節前5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平均上漲1.72%,20個年份中16個年份上漲;春節后5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平均上漲1.32%,20個年份中16個年份上漲;春節后10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平均上漲1.64%,20個年份中14個年份上漲。
總體來看,A股市場確實存在較為顯著的“春節效應”,市場在春節后的表現多數不錯,各大寬基指數上漲概率較高。
各大指數對比來看,春節前5個交易日,深市表現總體要強于滬市。2003年以來,“春節效應”期間各主要指數節前一周平均漲跌幅來看,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平均漲幅分別為2.74%和2.49%,均高于上證指數的1.78%和上證50的1.74%。
不過,歷史數據只能作為參考,春節后行情將如何演繹,更需要關注市場環境的變化。春節后,政策預期落地進入復蘇觀察期,而疫后復蘇進入兌現期,不少機構表示春節后的市場表現還有待觀察。
市場風格方面,春節前后往往也是市場風格切換的重要時點。據西部證券(002673)統計,節前大盤和中盤風格表現較好,節后往往小盤風格占優。春節前消費和成長風格表現較好,節后成長、穩定和周期風格占優。行業方面,節前銀行、汽車、家電表現較好,節后通信、計算機、綜合、紡織服裝、農林牧漁更佳。
春季躁動行情仍有望上演
盡管春節前市場已提前預演了一波躁動行情,電力設備、非銀金融、計算機、電子、醫藥生物、家用電器等不少板塊累計漲超6%,但市場對節后的躁動行情仍充滿期待。
近期不少機構發表觀點,看好節后市場表現。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結合歷史經驗,考慮到當前市場流動性保持寬裕、經濟景氣度緩慢企穩回暖,疊加偏友好的政策預期,2023年春季躁動值得期待。
在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看來,近期,海外資產的主要交易邏輯是通脹有所回落、央行緊縮預期小幅回落,需求走弱跡象日益明顯但對資產方向影響相對較小。國內資產的主要交易邏輯是疫情管控和地產政策的變化。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認為,2023年第一季度市場核心關注點是海外通脹率的變化以及貨幣政策的響應,全球需求下降對經濟的沖擊,疫情的變化節奏以及對經濟的影響,穩增長政策的執行和效果,民營房地產企業困境緩解程度、地產需求的恢復狀況。
具體投資策略方面,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建議關注景氣相對優勢的變化。一是景氣反轉:建筑材料、非銀金融、電子和交通運輸等行業2023年盈利增速排名上行,出現景氣反轉特征;二是景氣改善:計算機、商貿零售、傳媒行業盈利增速排名有所改善;三是景氣回落:主要集中于資源品行業,煤炭、石油石化等行業盈利排名有所回落。此外,沿著二十大報告,重點關注新老能源、軍工、半導體、信創、醫藥、種業等領域。
廣發基金則認為,總體來看,防控和地產政策的變化意味經濟的預期有所修復,在資產配置的大方向上從股弱債強轉向股強債弱,在股票行業配置上適度增加消費和地產鏈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建議2023年配置策略主要關注三個方向,一個是以消費和地產為代表的政策優化受益者,另一個是以新能源為代表的高端制造,還有一個是以安全為主題的自主可控。
招商證券研報也指出,當前市場在經濟改善預期加強,流動性相對充裕,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外資持續加倉共振之下,市場保持強勢,復蘇預期和北上資金主導消費龍頭和藍籌風格。節后市場將會對兩會政策開始預期,對于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強,加上個人投資者資金有望活躍,市場有望繼續保持強勢。因此,持股過節勝率相對較高。
境外市場假期表現影響節后市場情緒
A股將在春節期間休市,港股將于1月21日至1月25日休市,1月26日起照常開市,美股正常開市。
從歷史經驗看,春季期間境外市場表現,對節后短期市場影響較大,尤其是節后開盤第一天,A股市場多數會體現境外市場的表現。
中信證券近期發布的策略觀點稱,隨著海外投資者對國內政策預期的逐步扭轉,外資在2023年有望持續回流港股;而海外的流動性預期轉向亦有助美股重拾升勢。展望2023年,國內防疫政策的進一步優化,疊加地產信用風險的逐步化解將共同帶動經濟基本面預期逐步企穩,改善港股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海外維度,歐美進入實質性經濟衰退或倒逼貨幣緊縮放緩、2023年底美聯儲甚至或開啟降息,抬升風險資產估值。對于港股市場,在當前至明年一季度的衰退預期交易后,二季度起港股料將進入估值抬升階段,隨著下半年國內經濟復蘇提速,料港股更將迎來估值和業績的雙重修復。
美股來看,至明年一季度,衰退預期的交易或給美股帶來下行壓力,此后將進入二季度業績下修的衰退周期的“上半場”,但隨著負面預期充分反映,疊加流動性預期轉暖,美股下半年在衰退周期的“下半場”有望重拾升勢。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