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格力電器又有了新動作。
![]()
這次打算將市值72億元、以制冷器件為主業的盾安環境全面收入囊中。受此影響,5月12日,盾安環境突然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個交易日。
5月11日晚,盾安環境發布公告稱,已收到控股股東格力電器的通知,為鞏固控制權地位,格力電器正在籌劃協議受讓盾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該公司9.71%的股份。由于格力電器已持有盾安環境29.48%股份,此舉將會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
不過,盾安環境強調,此次協議轉讓關聯方需要進一步協商,能否實施尚存在不確定性。對于收購事宜,《財經天下》周刊向格力電器進行了求證,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應。
耗資30億入主盾安環境
早在2021年11月17日,格力電器就通過公告對公司認購盾安環境股份進行了披露,其擬以股份受讓和參與定向增發的方式,完成對盾安環境的控股,合計耗資約30億元。
根據公告內容顯示,格力電器擬受讓浙江盾安精工集團有限公司所持盾安環境27036萬股,該部分股票占標的公司總股本的29.48%,轉讓價款約21.9億元。同時,格力電器擬以現金方式認購盾安環境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的1.39億股股票,認購價款約8.10億元。
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后,盾安環境將成為格力電器的控股子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后,格力電器將持有盾安環境約4.1億股股份,占發行后盾安環境總股本的38.78%。4月29日,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目前公司已完成上述股份轉讓交易。截至本公告日,格力電器持有盾安環境27036萬股股份,占盾安環境總股本的29.48%。
據了解,盾安環境是全球制冷行業配件龍頭企業,制冷配件業務主要產品包括電子膨脹閥、四通閥、截止閥、電磁閥、小型壓力容器、換熱器、集成管路組件產品,廣泛應用于家用空調、商用空調等領域,與格力、美的、海爾、三菱電機等國內外知名空調廠商均有業務合作。
目前,盾安環境的四通閥、截止閥、小型壓力容器、系統集成管路組件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電子膨脹閥位列全球第二。據產業在線數據,截至2021年,盾安環境位列國內制冷閥件銷量龍頭,市占率達39.2%,與第二名三花智控(市占率34.3%)形成雙寡頭壟斷競爭格局。
另外,2017年起,盾安環境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已成為比亞迪、蔚來、理想等主機廠,法雷奧、空調國際、三電、松芝等車用空調系統廠的合作伙伴,同時與寧德時代、微宏動力等電池企業及宇通、中車、一汽解放等商用車車企在商用車電池熱管理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
收購作用能有多大?
對于收購盾安環境的緣由,格力電器表示,盾安環境在空調制冷元器件業務具備領先的技術優勢和良好的生產制造能力,且其在新能源熱管理器相關產品矩陣逐步完善。完成對盾安環境控股,可進一步提高公司空調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競爭力和供應鏈的穩定性,發揮公司與其業務協同,完善公司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產業布局。
盾安環境被格力電器控股后,市場眾說紛紜。
三花智控曾在在深交所易互動平臺公開表示,格力和盾安環境此時入場新能源賽道為時已晚。而加入格力體系后,對盾安環境的危害極大,原因是格力將極大限制它的發展范圍,其大概率會淪為格力的內部供貨商。三花智控還透露,已有盾安環境客戶轉向三花控股。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認為,盾安環境對格力電器的最大意義在于給格力增加將近100億元的營收規模,對于增強格力產業鏈競爭力和新能源汽車布局,作用不宜夸大。“盾安在這兩個領域算不上強勢,這就是為什么收購盾安的信息,并不能刺激格力電器股價上漲的根本原因。”劉步塵對《財經天下》周刊說道。
“而且,盾安盈利能力并不強,一旦并表格力電器,還會拉低格力電器的利潤率。”劉步塵補充道。
根據盾安環境2021年財報顯示,2021年其營業收入為98.37億元,其中制冷設備貢獻14.93億元,占比15.18%;制冷配件產業營收78.09億元,占比79.38%;至于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業務并沒有具體數據披露。而在毛利率方面,盾安環境的制冷設備業務和制冷配件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23.77%和15.86%,明顯低于格力空調產品31.23%的毛利率。
不過盾安環境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在風口期。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關鍵零部件有技術優勢,且格力電器可以彌補其在供應鏈、產業化等方面的資源短板,將有效加快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的市場突破,在新能源汽車長期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
信達證券在今年1月17日發表的研報中表示,加入格力體系對盾安環境來說有明顯利好作用。首先,公司與格力協同發展,可以提高公司制冷主業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地位;同時,背靠格力這顆大樹,或可以有效提高公司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業務競爭能力。
多元化發展緩慢
盾安環境并不是格力電器第一家入股的上市公司。最近幾年來,格力電器已經先后對三安光電、聞泰科技、海立股份、新疆眾和等多家上市公司出手。
2017年,在否認收購夏利后的第二天,格力電器發布公告成,公司從8月29日至9月19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持有海立股份股票4331.56萬股,占海立股份總股本的5%,根據公告中列出的成交價格區間計算,此次入股海立股份,格力電器投入了超過5億元的資金。
業內人士認為,格力目的并不是成為海立的股東,而是進一步獲得話語權,當時格力電器內部人士向媒體表示:公司有再繼續增持的打算。根據海立股份今年一季度報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格力電器持有公司8.32%股份,位列其第二大股東。
2018年12月,格力電器還出資30億元,參與聞泰科技收購安世集團項目,其中8.85億元入股聞泰科技。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格力持有聞泰科技3585.90萬股,持股比例為2.88%。
2019年7月8日晚間,格力電器公告稱,公司以自有資金近2億元參與認購新疆眾和的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每股的認購價格為4.36 元,認購股份超過4587萬股,認購完成后,格力電器成為新疆眾和的第三大股東。
2020年6月,三安光電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情況,根據定增結果,格力電器認購了20億元。按照上述數據計算,最近幾年,格力電器僅入股上述上市公司,動用的資金就超過百億元。
近年來,格力電器因產品線單一率遭詬病,而格力自身也在不斷嘗試多元化發展,以突破家電行業的桎梏。不過,與海爾、美的不同的是,格力的多元化布局顯得多而雜,從手機、醫療設備到新能源汽車,盡管出手闊綽,但收效并不明顯。
據格力電器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營收為1878.69億元,同比增長11.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230.64億元,同比增長4.01%。其中空調業務營收為1317.13億元,占比仍在70%以上。
在劉步塵看來,之所以格力這幾年多元化始終做不起來,一是布局晚,二是缺乏邏輯。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也認為,格力應設立單獨的事業部,進行明確的權責劃分,設立嚴格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否則,其他的產品線都只是空調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