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直是金融業最強的推動力之一。金融科技是最偉大貢獻之一在于拉動金融與用戶之間距離,使得金融服務觸手可及,尤其是C端金融領域,無論存貸匯還是投融資,或者消費金融,僅通過一部智能終端即可實現。
“金融科技蓬勃興起,不斷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為金融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金融電子化》雜志12月刊上署名文章中稱,金融科技發展重塑金融市場格局,通過信息技術創新應用,深刻影響市場參與主體、業務形態與交易效率。
然而,相對于C端的金融科技已處于全球領先水平,B端的金融科技才剛剛開始。
為何要轉型B端?
1月2日,京東數字科技旗下京東金融聯合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發布了兩張京東小金卡。這是繼2017年京東數字科技推出國內首張小金卡之后,再次與銀行攜手開展小金卡合作,并將京東小金卡產品進行升級。此前中信銀行與京東金融聯合發行240萬張京東小白信用卡和小白青春借記卡。
“銀行連接眾多C端、B端、G端用戶,廣泛通過開放平臺對各行各業賦能,金融科技公司在構建生態時擁有更多選項,促進場景創新。”浦發銀行零售業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和京東金融合作的小金卡不是一張簡單的聯名卡,而是融合卡,既融合了消費和理財的服務流程,又融合了銀行和互聯網的優勢基因,通過API技術的落地應用,帶給雙方客戶更為流暢的服務體驗。這張小金卡凝聚著雙方聯合做好零售客戶經營的匠心和誠意,希望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打造成銀行與互聯網在場景化合作上一塊金字招牌。”
金融如水,科技加速了金融的流速,水一旦加速流動生態則會更加活躍和完善,當前中國金融生態遠勝往昔,在衣食住行各種場景不斷融入金融科技生態,不論是銀行、保險、基金、證券還是說金融科技公司,都在積極探索創新,融入更大的生態,從而為用戶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
監管的態度
水雖無常勢,也不能肆意橫流,無論江河海洋,都要在規定的范圍內流淌,否則就成為洪水,不但不能為人類所用,反而成為危害。故而,金融必須在監管系統下運行。
2018年12月8日,兼任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2018第二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上表示,任何金融活動都不能脫離監管體系,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不能以技術之名掩蓋金融活動的本質。設立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必須依法接受準入管理,準入管理的主體、日常監管的主體和從業機構展業空間范圍應該保持一致。要有責任明確的監管主體和清晰的日常監管規則,并堅持監管規則的公平性,防止監管套利,不論對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還是金融科技企業,應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落實穿透式監管,只要做相同的業務,監管的政策取向、業務規則和標準應該大體一致,不應對不同市場主體的監管標準寬嚴不一,引起監管套利。
“行業在未來一到兩年內進一步整合,對那些試圖主導市場的大型科技公司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麥肯錫認為,未來有兩大關鍵詞因素將推動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首先,大型生態系統參與者會堅持把科技作為金融服務產品發展的關鍵推動力,并提供“金融科技即服務”產品,推動國內眾多中小金融機構的數字化發展。私企,政府監管的加強會逐漸把規模較小、不合規或競爭力較弱的企業淘汰出局。
“隨著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越來越密切的合作,必然構建起新的生態圈。”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表示,未來競爭將不再是單一機構之間的競爭,而是生態系統間的競爭,那些勇于創新的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機構有望獲勝,而畏懼失敗且在創新領域中裹足不前的機構則可能提前出局。相比C端較為分散的市場,B端市場將更為集中,這可能只是少數玩家的戰場,大部分機構將無緣踏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