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看到一個新聞,根據新聞報道:某女大學生從大二開始,通過網絡平臺借款,如今面臨大學畢業,在手機70余個借款平臺欠下20余萬元,緊急求助家人,讓年收入4萬元的父母感到絕望。
相信看到這里,很多人都會痛心疾首,相信也有很多人會說這個女大學生一定是愛慕虛榮,好攀比,也不想想自己的家庭情況,就到處借錢,還欠了這么多錢。
但是很少有人會想,為什么這些平臺要借錢給在校大學生?為什么一個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在校大學生可以借這么多錢?
對于這類事件,我可以說深有體會,因為前幾年我在大學當老師,當時帶的班里就有一個學生涉及網絡借貸。
他通過民間借貸以及網貸平臺,總共借款17萬,最后紙包住火,他的父母、同學、老師也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都收到了催收短信和電話,說他在XX平臺借款XXX元,現在已經逾期了,請通知他盡快還款。
后面他父母來學校還錢,基本算是解決了,但是最后那個學生還是退學了。
記得和他父母一起去處理那些債務時,看了其中一個民間借貸的條子,借款10000元,一個星期后還款10000元,逾期一天,每天罰息10%。
看起來好像借款一個星期不要錢一樣,但是實際上他借款10000,到手只有8000而已,也就是所謂的砍頭息,實際則是借款8000,為期7天,利息2000,年化借款利率約為1303%。
而他那十幾萬,就是從借幾百上千開始,還不上了,放款人就帶著他去新的地方借款,最后雪球越滾越大。
二、
說白了,這就是校園貸、現金貸、套路貸。
校園貸,特指向在校學生發放貸款的借貸。但因在校學生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一般均靠父母每月生活費,于是裸貸、自殺等事件屢屢發生。
現金貸則是指無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無客戶群體限定、無抵押等特征的借貸。但也有泄露借款人信息,暴力催收,砍頭息,高利貸等一系列問題。
監管在17年6月明確規定:除了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之外,其他的機構(包括網貸、民間借貸)一律不可以提供大學生貸款;17年12月,央行和銀監會聯合下發了《關于整頓規范“現金貸”業務的通知》,禁止開展違規現金貸業務。
然而,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確實這么一番光景。
18年11月19日,武漢打掉“大學校園貸”犯罪團伙,阻止他們把罪惡的手伸向在校大學生。
再看上面19年1月3號的新聞,該女生借款app中有一個叫雛鷹的app,該APP向這名女大學生提供了借款,而雛鷹為美股上市的P2P平臺融360的資產提供方之一。
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向該女大學生借款的知名平臺app中還包括你我貸、信而富。
另外,據21CN聚投訴平臺上的爆料,發現拍拍貸也有向大學生發放貸款,該投訴得到了拍拍貸證實,確實是向該女大學生放貸4800元,但是事先并不知道該女子為大學生。
而我近期刷抖音,也經常看到一些現金貸或者信用借款的廣告,比如芝麻信用分500,可以借款5萬,芝麻信用分600,可以借款8萬,芝麻信用分700,最高可以借款20萬。
可以說現金貸又開始死灰復燃,校園貸也開始蠢蠢欲動。
三、
說了這么多,可能有的出借人還會沒心沒肺的說一聲,這跟我有什么關系?
咱們作為出借人去平臺出借,最后都是匹配的各類底層資產,像消費分期、信用借款、企業貸、車貸等等,所以平臺的底層資產質量怎么樣,有沒有違規,跟咱們出借人其實是息息相關的。
而隨著監管趨嚴,經濟下行,很多做企業貸、車貸、三農的平臺都開始轉型做消費金融,消費金融賺錢不錯,但那是基于良好的風控,較優質的資產端的。
如果說平臺做消費金融,但卻涉及大面積的現金貸、校園貸業務,那么可能就會有政策性風險,在合規備案上無法通過。
但是,咱們國家的國情是很多年輕人可能十七八歲就開始步入社會工作了,而還有二十四五歲還在大學讀書的,這樣勢必會造成很多做消費分期、信用貸款的平臺難免涉及到校園貸或者現金貸。
所以,碰上平臺有這些問題,還是要看一個度的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還是那句話,跟著監管要求走,才是平臺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