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準1%
2019年1月4日下午17:20,央行發布重磅消息!
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圖:去年央行已經通過4次降準為市場釋放流動性
從2014年以來,央行已累計進行了至少9次降準操作(不含降準置換)。
降準的邏輯
何為降準?說白了,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按規定,為了讓客戶提款時有錢付給人家,銀行等金融機構都要交一部分錢給央行。上交給央行的這部分錢,占銀行總資金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換句話說,存款準備金率越低,銀行手里可以支配的錢就越多,可以貸給客戶的錢也就越多。也就是說,央行正在擴張信貸,市場上的錢,將越來越多了。
按照目前需要繳納存款準備金的規模推算,此次降準增加的流動性,短期看是1.5萬億元,長期是8000億元。
降準雖然讓銀行的錢變多了,但金融風險也增加了,央行降準后,因此有關銀行理財可投資財產有可能會發生相應的減少。當我們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其收益率也跟著下降,減少我們理財的收入。
銀行資金緊張額度不夠用時,銀行為了拉存款,往往也提高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降準后,銀行額度緊張的局面有所緩解。為了降低資金成本,銀行往往會降低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錢放在銀行更不值錢了。
因為銀行有錢了,不可能把大量的錢留在手上,而是將其中大部分的錢貸出去。降準之后,銀行可用于放貸的錢變多了,老百姓向銀行貸款也就可能更容易。
近天,“房貸可還到80歲”的新聞上了熱搜榜,報道指出,這是一款“接力貸”產品,就是父母和子女兩代人接力還款,最高貸款年限為30年。此前,房貸最多可以貸款到申請人70周歲(很多城市是65歲)。此次杭州的做法,等于把貸款的年齡上限延長了10到15歲。
你能想象,一位80歲老人攜60歲子女每月還房貸的情景嗎?接力貸,換言之,這就是一家子兩輩人輩人都在為銀行打工、為房子賣命。
這讓很多父母大呼怎么對得起自己肚子里還沒出身的孩子,聽說過傳家寶,還真沒聽過傳家債的。
降準之后,經濟波動的壓力不會輕易緩釋,進一步降低資金成本的需求依舊迫切,真正放大招還是降息,在經濟走軟的預期之中,分析師們紛紛指出,市場未來還能看到央行進行降息操作。
錢放在銀行虧大了
把錢放在哪最踏實?一直以來就是老百姓最糾結的一件事,把錢放銀行,但銀行的低利率會讓我們覺得很虧。
前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一針見血地指出:“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窮人到銀行存款,富人到銀行貸款,結果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原來很多人認為把大部分錢放在銀行,他們相信銀行是不會倒閉破產的,不過現在,銀行破產也不是不可能,從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險條例》正式開始施行。《條例》明確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在銀行購買的金融產品不受保護,這就是說,如果銀行破產,你在這家銀行的理財產品,不管多少,都不會有全額賠付的。而如果發生存款丟失、銀行理財產品本金虧損、銀行代售理財產品出現兌付危機,銀行一分錢都不陪。
你的錢存銀行,就是等于把自己家的磚,拿去給別人打地基,蓋房子,然后別人再給你一顆石子作為回報。最后,你的磚還是磚,但是人家卻用了你的磚,造了大樓,最后賣給你。
實際上銀行存款利率過低,老百姓把資金在銀行一年期定存后,去除CPI因素,實際收益為負值,你的錢不值錢了 ,存著就等于割你的肉。
我們曾以為銀行是茁長生長的土地,沒想到二十年過去了,你卻越來越瘦了!僅僅通過銀行存儲來理財,想跑贏通脹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把錢存銀行的都哭了!
保險可以藏點錢
保險是什么?丘吉爾說:“保險是唯一的經濟工具,能夠保證在未來一個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筆可知的錢。”保險就是你家的財神,你有錢時幫你守錢,你有難、缺錢時立即給你一大筆錢!利用保險,很小的一筆錢就能產生很大一筆錢的作用。
保險能實現銀行實現不了的保障,事實上,保險是以明確的小投資,來彌補不明確的大損失,保險金在遭遇病死殘醫的重大變故時,可以立即發揮周轉金、急難救助金等活錢的功能,許多實際案例也發現很多家庭如果沒有這筆理賠收入,傾家蕩產,下跪求助的比比皆是,因此,保險支出應該列為家庭最重要最優先的一筆投資,千萬不能輕視。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在北京發布《關于投資理財的國人選擇和未來趨勢》報告,結果顯示:
保險成2018年老百姓投資首選,這是自2016年以來,保險連續3年蟬聯投資意愿榜首!最愿意買保險的是80后!
買保險意愿最強的是年收入3-5萬的家庭,其次是年收入1-3萬和5-8萬家庭!從省份看,全國買保險意愿最強的分別是:重慶、江西,明顯高于其他省份。從區域來看,西南、華南、西北地區,買保險的意愿相對較強,而且這三個地區的受訪者,近三年買保險的意愿一直呈上升趨勢。
大調查發現:2018年選擇增加穩健型投資的占比最大,選擇激進型投資意愿與去年相比有所下滑,而股票的投資意愿較去年明顯回落,排名從第三下降到了第五。
綜觀各種理財產品,能夠保證贏利的只有少數,既能贏利又能轉移風險者,則非保險莫屬。一般來說,保險金賠付的數額,可能是所繳納保險費的幾倍,甚至數十倍、數百倍。
保險為什么要去香港
多內地朋友也是打個飛的就到了香港。更有不少選擇了當日往返,從飛機落地到再次登機返程,中間只有不到5小時,節奏堪比打仗,分秒必爭!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客戶這么拼呢?
其實都是為了達到資產增值,現在在
投資者面前有三個方案:
01在股票市場低點買入
也許在某個時機你會回本,但也有可能跌勢不止,血本無歸。
02 將錢存進銀行
短期內很安全,但長期來看資產不僅不會增值,而且還有可能因通貨膨脹縮水。
03 將資產轉為美元價值
趁A股還能收手時提前想好后路,例如撤出一部分資金,配置目前有較大升值空間且前景穩定的美元資產。
顯然,相比之下只有一條明路:用多元貨幣資產抵消長期停留在股市的風險。那么配置美元資產最簡單的方法是什么呢?不用我多說,大家看看,里面排隊的人龍是亮點,關鍵是 “都是大陸人”。其實,無非是對財富的保值增值的考慮
看完這篇文章,想必都知道了,國人打飛的當日往返香港,就是買一份香港保險.
寫在最后
香港保險的性價比跟大陸相比還是有優勢的,這一點必須承認。這種性價比差異是因為定價基礎不同、兩邊保險的監管不同。
必須承認,最近這兩三年,通過互聯網的發展,隨著大陸互聯網網銷渠道的發展,大陸保險的行銷成本大幅降低。但總體來講,大陸保險比香港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香港保險是一種以美元或港幣結算的的資產,起碼可以在直接的匯率波動中占有一定的優勢。
我們的外匯管制更嚴格,就是因為人民幣貶值造成的,未來購匯的管制,肯定會隨客觀情況調整,如果未來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國家很可能會放松對往境外匯款的管制。
匯率升升貶貶是個周期,只要這個保單性價比高,它的持續效力對你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