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保,很高興又見面了。
按照約定,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養老金。
關于養老金的繳納,昨天的文章里面已經說過了,沒有看的可以點這里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一般來說養老保險累計繳滿15年,并且到達退休年齡時,就有資格領取了。
能領是一回事,領到多少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今天主要解決兩個問題:能領多少養老金?養老金能不能養老?
我們的養老金賬戶分為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
大家退休之后領取的養老金就是從這兩個賬戶中來的。
先說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存儲額÷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存儲額就是我們每個月交的那8%。
計發月數是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計算之后確定的,比如你60歲開始領取養老金,國家預計你退休之后還能再活139個月,就把139個月定為計發月數。
目前,如果50歲開始領取養老金,計發月數為195個月;55歲開始領,計發月數為170個月。
假設小李每月工資6000塊,連續繳納了30年養老金,繳納比例8%,那么到60歲退休的時候,個人賬戶的累計金額可以達到:
6000×8%×12×30=172800元
退休之后每個月可以從個人賬戶領到:
172800/139=1243元
再說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地區上一年度在崗職工平均月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這個說起來就比個人賬戶養老金要復雜多了。涉及到了你所在城市平均工資、你的平均工資還有繳費年限。
大的規律就是,所在發達城市越發達,領的基礎養老金會更多,你的繳費基數越大,繳費年限越長,領的越多。
假設小李所在城市月平均工資也是6000,那么,小李30年來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6000/6000=1,每月能從基礎養老金賬戶領到:
5000(1+1)÷2×30×1%=1500元
兩項相加,小李退休之后,每個月最終能領到的養老金就是:
1243+1500=2743元
差不多是退休前工資的45%。
所以,小李開始領取養老金之后,要想“回本”(領光個人賬戶金額),只需要63個月,大概是5年多。
養老金真的能養老嗎?
這個問題,大家肯定也很關心。
我們的父輩、祖父輩確實可以靠養老金養老的。
他們可以拿到工資兩三倍的養老金。
但是我們這一輩就沒有這么好的待遇了。
養老金的本質,就是這一代養上一代,用年輕人現在交的錢,為老人發退休金。
但是我國的人口紅利迅速消失,老齡化已經來臨,預計到2050年,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能占到國家總人口的30%。
嬰兒出生率又一直下滑。
交錢的速度已經跟不上花錢的速度。
那就只能大家延遲退休,多交幾年;同時退休之后少發一點了。
不過不用擔心,形勢雖然嚴峻,但也不至于崩盤。
畢竟養老金牽涉的人太多了。
所以說,要完全依靠養老金養老是不可能了,但是多多少少能領到錢。
很多人說,那這樣我不交養老金算了。
這是不行的。這件事你做不了主。
即使你不交養老金,你能保證你有毅力每個月強制存一筆錢?
說不定今天孩子要上補習班,明天老人要看病,后天你一時激動買了新手機,這個月就存不下錢了。
即使你能存下錢,你也很難讓你的存款跑贏通脹。
養老金交給國家,好歹有專業機構幫你管理。
2016年國家養老金賬戶的投資收益超過8%,比很多人自己理財的投資收益要高。
總之,養老金這件事,不管你愿不愿意,事情已經這樣了。
在時代面前,每個個體都是弱者。
我們能做的,只有根據時代變化,調整自己的規劃。
當下,我只能說,大家好好努力,趁早為養老作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