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走了,網貸留下了終極謎題:備案到底啥時候靴子落地?原定去年底出爐的合規檢查已然延期,但也并非杳無音信。北京、上海、浙江等3地已經到了合規檢查的最后一步——行政核查,其它一些地方有的處在自律檢查階段,有的沒公布具體進展。
2019年,“合規”“備案”仍然會是網貸的高頻詞,即便延期,也是在小步慢移做處理。投友們要有預期,行業會更規范,同時風險和收益都會同步下降。
銀行之所以選擇退出P2P存管業務,有兩方面因素:
主動性的因素是存管業務相對吸儲放貸業務的盈利并不多,加上網貸行業尚處于非穩定期,對接跑路平臺后還要擔負聲譽風險;
被動性因素是網貸行業的銀行存管有一定技術化的要求,既要處理資金清算劃撥等事宜,還要接入互金協會的信披系統,作為本沒有技術優勢的平臺來說,適時選擇與平臺分手未必是壞事。
存管銀行白名單的硬要求到最后會是虛晃一槍嗎?從目前的趨勢和各方面消息來看,不會是。所以很可能,至少符合這個要求的平臺,才有機會堅持到迎接合規。
目前通過互金協會白名單測評的銀行有43家,其中登記披露的有32家,接入白名單銀行存管的平臺,只有不到700家。單從初篩的角度看,這幾百家平臺才是有資格備案的,當然這里面還要剔除一些未全量上線的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存管大戶廣東華興銀行尚未進入白名單。不過,合規檢查的延期,既是給平臺處理問題的時間,同時也存在白名單等相關規范繼續跟進的可能。畢竟華興銀行這種大戶不能通過,會波及不少平臺的備案進度。
附:上線白名單銀行存管的平臺列表(貸貸通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