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網上流傳《關于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175號文件)下發。175號文件提到,目前主要工作方向仍然是堅持機構退出,除部分嚴格合規的在營機構外,其余機構能退盡退,應關盡關。
網上已經有很多相關解讀,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之。文件也可以度娘。
看完文件,我的感覺是,P2P的深秋來臨了。
2018年是P2P的暴雷年,一地狼籍之后,
存活下來的同仁們互相鼓勵說: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我也曾信心滿滿,認為:風雨過后,終見彩虹。
現在看來,春天不會來了。因為P2P的春天,早就過了。
野蠻生長,你搞我搞大家都來搞平臺,你投我投大家都來閉眼投的P2P的夏天,也過了。
雷聲陣陣,不分大小背景都轟隆隆的P2P的冬天,也已經過了。
萌芽期的春天過了,野蠻生長的夏天過了,死傷一片的冬天過了,
現在來臨的,就是P2P的秋天了。
為何謂之為深秋?
深秋一是寓意秋寒料峭,二是寓意收獲的季節。
網貸175號文的幾個關鍵詞:退、關、轉。
尤其是小平臺,主動約談,良性退出最好,不愿意退出的,文件明確提出要嚴查其違法違規行為。在之前監管本身就不是非常明確的情況下,不知道平臺老板們有沒有這個信心?
所以,小而美?
不存在的!
對于我們投資人來講,做聽話的乖孩子,
離開中小平臺,投入最頭部平臺的懷抱,才是今后的“棄暗投明”之舉。
對于已經出事的平臺,就不去說它了。
文件中對于還在硬撐的平臺,沒有安慰,只有冰冷的打擊:
所謂高風險機構,需要符合以下特征之一:
1、存在自融、假標或者資金流向不明的;
2、項目逾期金額占比超過10%;
3、負面輿情和信訪較多的;
4、拒絕、怠于配合整治要求的;
5、合規檢查發現存在“一票否決”事項的。
硬撐的平臺,1、4、5沒人知道,但2、3,還是N多平臺符合的。
尤其是一些信用貸、車貸平臺,逾期率10%?不存在的,50%以上都有可能。
而一些退出慢的,能沒有負面輿情?
據說某大平臺相關部門現場檢查的時候都有些人去搞事情。
所以,對中小平臺,對目前出了問題的平臺,不管是逾期的,還是退出慢的,
網貸175號文,絕對讓它們心中拔涼拔涼的。
而秋天的收獲呢?
應該是針對那些目前運轉良好,人氣仍然挺旺的最頭部平臺來說的,
寡頭壟斷的局面,逐步將形成。
其實,對我們投資人來講,我們之所以關心平臺咋退咋轉,
主要還是關心我們的錢,
所以我們最希望知道的是,我們怎么辦?怎么投?
然而,投資是自己的事情,去剛兌現在不是大勢所趨而是已經成為現實,
所以,自己決定自己的投資行為吧。
對我自己而言,以下幾方面吧:
1、已經出險的資金,理性訴求,適當施壓,耐心等待;
2、退出緩慢的資金,看來退出會更加麻煩,然而,魚肉還能咋辦呢?要么忍痛割,要么死等。而有些割都沒辦法割的,隨大流施施壓,然后祈禱+死等吧。
3、未來的投資方向:別再想小而美了,在備案沒出來之前,只投最頭部的四五家。
4、對風險承受能力不強,投資水平不夠的朋友,退出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