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理財心態不僅不能讓財富保值增值,還會讓你離財富自由的路越來越遠,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你還保留著那些錯誤的理財心態嗎?快跟著小君辭舊迎新,速速掃除這些心理“死角”。
收入增長=財富增長
我們在做投資理財時,首先需要考慮的因素是通貨膨脹。正因為通貨膨脹的存在,縱然我們銀行卡上的數字表面上增多了,但我們的購買力卻在不斷下降,導致我們的收入增長實際上并不等同于財富增長。當今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單純靠銀行儲蓄已經不能有效保證資金保值增值,合理的投資、資產配置尤為重要。財富積累的方式有很多種,家庭可以通過多種理財方式實現。
錢多才要理財
月光族常說我們的工資已經很少了,哪有多余的錢做理財?對大多數人來說,每個月的收入是固定的,但支出是不固定的,因為花錢是沒有任何計劃的。既然這樣,更應該做好理財,理財第一步是攢錢,這一步并不困難,只要克制自己的消費支出就可以,平時少喝幾杯咖啡,少逛一次商場,就能省下這筆錢。就算每個月存幾百元,積少成多也是筆不小的財富。
儲蓄是最好的理財辦法
我們都知道,同樣的一百元,過去和現在的購買力相差甚遠,收入變化不大,手里的錢卻在不斷貶值,這樣下去資產的保值增值并不容易。儲蓄雖然是一種較安全的理財方式,但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財富縮水,還需要在風險相對可控的基礎上做些理財投資,以保證未來的生活質量。
期待一夜暴富
不少人把高收益率作為理財的標準,總想著馬上獲利,把理財等同于賺錢,這種賭徒心理不可有。理財是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賺取收益,保證本金安全最重要,被高收益誘惑,一不小心就會滿盤皆輸,切忌想著一蹴而就,要從實際出發長遠考慮。
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
在做投資理財時,銀行都會對我們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綜合您的投資經驗、年齡、家庭資產狀況等因素,把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由弱到強基本分為五種類型: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進取型和激進型。不要簡單認為評估問卷隨便選選就行,事實上是有很重要的意義,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適合的投資理財產品也不同。特別是資管新規發布后,銀行打破剛性兌付,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在一定程度上相關性會更高,我們更應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投資理財產品。
投資理財方式單一
提到資產配置,一些朋友可能會覺得有些高大上,貌似離自己很遙遠。實則不然,資產配置的合理與否,與財富積累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知道,標準普爾、穆迪和惠譽并稱為世界三大評級機構,其中標準普爾曾調研全球十萬個資產穩健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出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得到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這被稱為最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分配方式。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把家庭資產分為四個賬戶,這四個賬戶的作用不同,資金投資渠道也不同,也被譽為4321法則。
1
第一個賬戶是日常開銷賬戶,也是我們要花的錢,是每個家庭都要確保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供整個家庭在短期3-6個月內日常生活和消費(包括旅游、美容、衣服等)的資金,一般資產占比10%為宜。這個賬戶一般以活期儲蓄、貨幣基金、余額寶等形式存在,這樣既可以使家庭靈活地實現財務自由度,又可以保證家庭有多余的錢用于其他投資。
2
第二個賬戶是杠桿賬戶,也是我們保命的錢,是我們為了保障家庭突發的大額支出所必須保有的資金,一般是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和重疾險,資產占比為20%,是一個專款專用賬戶。這個賬戶并不是可有可無,平時無事時貌似無關緊要,一旦風險發生,實則可以有效幫助家庭解決資金問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保險投資,以小搏大,有效實現風險轉嫁。
3
第三個賬戶是投資收益賬戶,也是我們用來生錢的錢,是我們為家庭創造收益的賬戶,一般資產占比為30%。這些投資涵蓋了股票、基金、房地產等,往往象征著高收益對應高風險,不同的投資者風險偏好不同,也表示著家庭對這部分投資收益賬戶的投資比例不同,收益狀況也未必全然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必須合理配置這些資產,既要實現高收益,又不至于虧損時對整個家庭造成致命打擊。
4
第四個賬戶是長期收益賬戶,也是保本升值的錢,一般用于投資債券和信托等風險較低的產品,以及用于養老和子女教育規劃等,資產占比為40%。該賬戶不同于第三個投資收益賬戶,它是保本、無風險的,且收益略低于投資收益賬戶,必須經過長期儲蓄才能看到效果,才可有效抵御通貨膨脹。需要注意的是,為實現該賬戶收益最大化,該賬戶中資金中途不要挪作他用,也是一個專款專用賬戶。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理財是理一生的財,不僅僅是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而已,所以不可一時興起,要長期堅持,做好規劃,愿君得財富,君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