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獲悉,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于日前聯合發布了《關于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下稱“175號文”),分為總體工作要求、有效分類、分類處置指引、有關要求四部分。175號文稱,將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嚴格合規的在營機構外,其余機構能退盡退,應關盡關,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
175號文下發后,引起業內極大關注,這是繼P2P總的法規體系“1+3”(即“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和108條《P2P合規檢查問題清單》之后又一個全國性文件,預示P2P網貸監管又會有新動作,新進展,新政策。點擊查看“175號文”全文
175號文對行業是利空還是利好?其實早在2016年8月24日網貸監管辦法出臺后,行業就進入了轉折期,P2P由無序野蠻生長到優勝劣汰的行業洗牌期,每出一個監管政策對合規平臺來說就是利好,對不靠譜的平臺來說就是利空,但從行業的整體演進的大進程中看,嚴監管就是對行業負責,更是對投資人負責,行業肅清不合規業務之后,P2P將出現一片新天地。分享一個觀點:行業的冬天,正是合規平臺的春天!
2019年整個網貸行業的二八效應將更加顯著,將加劇行業格局的重塑。業內人士表示,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和網貸平臺的整治和出清將推動行業更健康的發展。在這個去偽存真的過程中,行業合規企業將會獲益,投資人對網貸行業的認識也將獲得提升。
上海或率先開始清退不合規P2P機構
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官網1月18日晚發布消息稱,根據國家整治辦、國家P2P網貸整治辦統一部署,目前已完成對全部網貸會員機構的現場檢查,并正就檢查情況征詢意見.
上海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介紹,目前上海各區正在深入開展對120余家P2P網貸機構的現場核查工作,對核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求相關網貸機構即查即改。而據P2P黑板報數據統計顯示,目前上海區域的P2P平臺約280家,也就是接受監管機構核查的平臺數不足50%,另外多半P2P平臺是否會被清退,應引起投資人高度重視。
1月22日,在上海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鄭楊表示,上海去年部分互聯網金融公司出現爆雷現象,但是隨著整治工作推進,目前在營業的互金機構中違規數量和余額已經有所下降,風險總體可控。
鄭楊稱,近期金融辦正在推進三項工作:
一是依法開展合規檢查,按照網貸行業“一個辦法三個指引”,檢查機構的合規經營和風險管控。
二是依法規范退出行為,做好退出機構的資產處置和債務清退,依法從嚴打擊惡意退出行為。
三是依法保護投資者權益,督促互金公司債務追償,打擊惡意逃廢債。
央行盛松成:合規檢查后,網貸行業將會健康發展
2018年是網貸行業極不尋常的一年,強監管疊加兩輪P2P低潮使其遭受了行業危機。第三方數據顯示,網貸行業去年下半年以來各月均呈現資金凈流出。
但網貸行業并未就此而消亡,得益于其在合規和轉型兩個層面的利好,近期兌付危機已明顯緩和,市場前景依舊廣闊。
數據顯示,2018年11月和12月新增問題平臺均僅40余家。盡管規模下滑,12月成交額和貸款余額仍有近600億元和4000億元。
一方面,根據《網貸合規問題檢查清單》中的108條規定,P2P平臺先后開展自糾自查和接受監管機構現場檢查,業務范圍和操作流程的規范性顯著提高。
另一方面,隨著問題平臺的逐步出清,網貸行業加速整合,資源逐漸向優質龍頭企業集聚,并流向新興領域,有望帶動行業景氣止跌回升。
市場集中度將持續上升
首先,從當前的發展趨勢看,未來網貸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洗牌,逐步呈現兩極分化的走勢。
P2P平臺數量會大幅減少,有可能從目前的上千家縮減至近百家,從而大部分中小劣質平臺將退出市場,或謀求在特定領域細耕。而頭部優質平臺由于其多方面的比較優勢,有望脫穎而出,繼續做實做強。
一方面,大部分中小劣質平臺問題不斷,損壞了網貸市場的良性生態,將會被市場出清。跑路的平臺往往規模較小,或多或少存在各類觸犯法律底線、破壞金融秩序的問題,是互聯網金融整治的重點。
另一方面,頭部優質平臺比較優勢突出,長期以來穩健經營,經受住了考驗。
一是堅定不移地合法合規經營。頭部企業公司治理和業務經營管理規范,信息披露較為充分,對業務合規性自我要求較高,不存在觸發重大群體事件的嚴重問題。
即使在網貸行業野蠻生長階段,競爭慘烈行業亂象頻出,頭部企業也能獨善其身,堅持合法合規經營。
其次是對主業的精益求精。
頭部企業經營時間長,已經在市場上贏得了較好的口碑,有較大的客戶黏性,即使在危機潮中也獲得了廣大客群的再投入支持,大規模撤資和擠兌現象較少。
頭部企業由于其較高的市場信譽和金融科技實力,大幅縮減經營成本,能夠給融資客戶提供更為優惠的利率,并給投資客戶帶來更低的信用風險,在資產端和資金端均具有優勢。
再次是對轉型創新的探索。
頭部企業大多資金實力雄厚,注冊資本金較高,具有充足的現金流,公司經營穩定,為謀求轉型提前打下了基礎。
頭部企業也具有天然的創新基因,大多已經提前布局多元化財富管理和新興業務、海外業務、科技輸出等,并且在積極爭取相關業務資質和境內外牌照,市場對其有穩健成長的預期。
基于以上因素研判,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未來P2P平臺將向全能型平臺和專業型平臺兩個方向發展。一些平臺將依托資金、渠道等資源優勢,發展為全能型的財富管理平臺。
這些平臺擁有豐富的產品線,能為投資者提供多樣化的投資產品,進而滿足投資者的多樣化、個性化投資需求。
而另一些平臺由于資源限制,資產業務只能聚焦于某一細分市場,成為特定領域的專家和壟斷者。該類平臺通過尋找市場的空白和短板,專注于特定領域債權的開發,如消費分期、專項消費貸、個人經營性貸款或小微貸,并大力提升特定領域的技術實力和風控能力,建立起細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和進入壁壘。
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將不斷加大
我們之所以對網貸行業前景充滿信心,原因在于其落地中國的初衷值得高度肯定和秉持。相對于傳統的銀行貸款模式,網貸這一新方式直接針對貨幣政策傳導路徑中的薄弱環節,致力于化解次級消費者和小微企業兩大弱勢群體的融資難問題,進而推動普惠金融發展,彌補傳統金融體系的不足,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綜合來看,經歷了合規檢查后,網貸行業已經逐步走向合規化經營的道路,并將通過資源整合、轉型創新和提升科技賦能水平迎來新一輪的成長。
隨著平臺競爭的繼續深化,行業集中度會上升,重點資源將向頭部優質平臺聚集。而消費貸市場之外,網貸平臺也在開辟新的戰場,將更多精力聚焦到另一片尚待開發的藍海——經營貸(特別是小微貸和個人經營性貸款),以有利于貨幣政策的傳導,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另外,金融科技不僅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也能在風險控制領域大有作為。后續網貸行業將會借鑒傳統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手段,并將充分發掘金融科技的先發優勢,進一步提升網貸行業信息中介的職能,從而更好地解決弱勢群體融資難的問題,作為傳統金融機構的有益補充。
來源:P2P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