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比爾萊斯剖析自行車車架靈魂中知識篇】財金網消息 最新共享單車收費提價了,15分鐘內1元,超過15分鐘后,每15分鐘一元,一小時內的話就要4塊錢。我是很喜歡共享單車的,完美的解決了地鐵最后一公里的困擾。以哈嘍單車為例,鋪貨很大,以前我住郊區基本是看不到幾輛共享單車的,拿著手機看地圖,基本上找不到的(永遠隱藏在某幢樓道里)。現在每天出家門口都有一排共享單車等候著我臨幸刷二維碼。
從摩拜單車,ofo小黃車,再到現在哈嘍單車一家獨大,這幾年的共享單車,資本帶來了巨大的發展,也把人們互聯網共享的方式完全打開了。
還記得自己的第一輛自行車,那時剛讀初中,也剛滿12歲(以前是12歲才能騎車上路的,不知現在是否有這些規定,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經飛馳在馬路上了)。初中學校離我家大概2公里,我爸媽就給我買了一輛沒有杠的可調速自行車,放在那時還是“B級車”了。之所以是沒有杠還是因為我比較矮,雙腳撐不到地,怕擱到襠。。。而且我也不會單腳蕩車起步,我的習慣是一條腿跨過去,踩一腳踏板便算起步了。至今我還是這種原始的起步方式。買完車的那段時間里還是特別興奮特別有新鮮感,天天跑出去騎車或者操場上繞圈騎,膽小如我只能在人行道上騎。開學后,我爸還親自護送了我兩個禮拜,我才能順利在非機動車道上平穩騎車。
第二輛自行車是在高中了,人大了,車子也買大了一號,是那種帶避震器的“龍車”,挺拉風的,一般那個時候的男小孩都騎這種車。可惜好車難逃被偷的命運,短短三個月就被人偷了,我還心痛的去案發地點跑了兩次,希望能夠有奇跡出現。
那段日子諸事不順,家里車棚再次遭到小偷的光顧,第一輛車和我爸的摩托車被偷了。我還記得那個夜晚的大雨,下得好大好大,根本聽不到外面發生了什么。第二天一早我去車棚一看,空了,第一次感覺到那種驚呆到時間靜止,可能那個時候覺得摩托車是很貴很貴的東西。已經不知道我是如何到學校的了,估計那幾天都沒好好聽課吧。之后我跟我爸加強防備加了兩層鎖,車棚里也栓起了鐵鏈子。我也是那個時候有了強迫癥,每次放學回家鎖車棚都再三查看三四次。
心灰意冷的我買了一輛純正的買菜車,就是龍頭前有籃子的那種,破車也有破車的好處,輪胎換了幾次,沒想到我大學那會還能跑。
大學畢業后,迷上了一段時間騎行,花了重金1600塊買了輛大行可折疊的16寸小車子,剛買時真的很拉風,我所在的小鎮也沒多少類似的車(就我那個買的店主有一輛白色的)。夜晚尾部開個閃燈,一直在街道上刷街,遇到紅燈停下時,寶馬車里的小姐姐搖下車窗還問我這車哪里買的,哪里有空回答她,綠燈一亮,搶先寶馬車一步飛蹬出去,讓他感受我飛馳背影和輪胎漫起的沙塵。別小看這小車,我還騎過兩次海灣大學城和我的南匯大學城,來回20多公里吧。
一下子扯的比較遠,本來想寫一下共享單車未來的發展情況,我是很不看好這種變相漲價,而且這次漲價幅度過大,據新聞了解,每一輛共享單車一天的運營成本在1元左右。正常人應該每天上下班會用兩次共享單車,像我這種路途遙遠,會用四次共享單車,這完全可以覆蓋成本的。公司應該增強大數據的運用,不是一味的廣鋪貨,要精準投放,精密計算每個區域的用車數據,提高用車效率。否則只會導致最后人們裝私鎖,車輛損壞過大,劣幣驅逐良幣,真正高信用的用戶無法實現良好的用戶體驗,放棄共享單車這個利人利己的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