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6氪開放日:科技爆炸樓市企業 互聯思維顛覆傳統定制】財金網消息 近幾年來,隨著互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滲透,互聯網+服裝定制也備受服裝企業的青睞,眾多企業為了加大品牌建設、提升服務,贏得更多消費者,紛紛推出服裝私人定制。
其中,借力互聯網實現騰飛的企業就有青島的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酷特智能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與傳統工業制造的深度融合,完成了個性化定制的轉型,從一家傳統的成衣工廠轉型成為一個平臺生態型企業。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私人定制服裝市場規模約在1022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2000億元,定制服裝市場仍是一片藍海。
1
個性化消費時代來臨
定制服務將成市場主流
個性化消費時代,服裝行業在經歷了野蠻生長式的自由發展后,早已呈現出趨勢性的轉變。服裝品類也開始由同質化向差異化發展,人們對服裝的需求也不再是淘寶款和批發件,而是對服裝的品質、工藝、設計等有了自己個性化的標準和要求。因此,隨著細分市場的逐漸成熟,未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務勢必將成為服裝領域的主流。
定制化是市場細分和個性化消費深度發展的產物。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定制服務能體現顧客個性化的獨特價值訴求、形象化的標簽和商品稀有度,從而贏得消費群體的偏愛,解決以往服裝采購中存在的多個痛點,增強服務粘性。
工業化生產線上生產的版型、款式、面料各異的定制化西裝
酷特智能品牌企劃經理崔道安介紹道:“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80、90群體成為消費主力,消費者主權時代宣告到來,服裝的個性化定制需求越來越大,酷特智能順勢而變,成為全球最先完成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轉型的企業之一,率先進入服裝個性化定制市場的藍海,個性化定制西裝產品熱銷歐洲、美洲、澳洲等西裝文化和定制文化發達的海外市場。”
2
3D掃描技術助力服裝定制服務
服裝定制精致的做工和高端面料成本,讓一套高定西裝價格上萬,并需要1-2個月的制衣周期,這讓傳統的服裝定制曾經只為富豪人群所專屬。而如今,互聯網賦能,服裝高定走下神壇,以新的面目走入“尋常百姓家”。
如今,服裝行業憑借“互聯網+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無縫連接閉環,打通服裝行業智能制造的完整鏈條,引領個性定制新風潮。量體裁衣的方式最直觀體現了定制行業的智能化趨勢。以往需要量體師手工測量的三維數據,現在只需往3D智能掃描儀上一站,兩秒便可以收集人體200多項數據,而且量體地點,可根據實際位置就近選擇。
3D量體區
在消費端,與傳統手工量體裁衣相比,3D掃描技術使得私人定制服飾更便捷,數據精確程度也更高;在制造端,對工廠進行智能化改造,保障產品質量的同時,大幅提升定制服飾的生產效率;在渠道上,使消費者的要求與制造商的產品在互聯網平臺上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既滿足個性化需求,又緩解制造商的營銷和庫存壓力,削減銷售成本,能夠以實惠的價格提供堪比奢侈品的產品和服務。
3
“互聯網+服裝定制”成為服裝行業新風口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思考,如何運用“互聯網+”為企業找尋機遇、開拓市場、引領變革,服裝定制行業也不愿錯過此次東風,實現再一次騰飛。
當前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獲取數據、用好數據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酷特智能的個性化定制轉型,正是將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與工業制造深度融合,實現客戶個性化定制數據對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運輸全鏈條的驅動,以工業化的手段、效率及成本制造個性化產品。強化大數據運用,根據顧客每次定制的體形變化,在保留顧客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為顧客再次定制提供保證。
酷特智能個性化西裝生產車間一角
在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能力的基礎上,酷特智能建立了客戶需求直達工廠的C2M商業生態,客戶通過門店或手機APP進行版型、款式、面料、刺繡等元素的個性化設計,連同量體數據一起提交給工廠,由工廠建立的版型、款式、工藝、BOM四大數據庫根據客戶需求生成個性化定制西裝的版型、款式,并驅動整個供應鏈上的400多道工序進行個性化定制生產,從下單到發貨僅需7個工作日。“酷特智能C2M的商業模式,消費者需求直達工廠,省去了傳統的渠道商、代理商等中間成本,可以為客戶提供高品位、高品質、高性價比的個性化定制產品和服務。”酷特智能品牌企劃經理崔道安說。
未來,定制服裝行業還將構建3D智能自主設計定制平臺,打通消費者和設計師之間的壁壘。在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大規模定制基礎上,滿足設計師創業平臺上的生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