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積金新政正式執行】財金網消息 4月15日起,
國管公積金新政正式執行,
對二套房貸款實行“認房又認貸”。
二套房首付比例調整為
最低六成且最多貸60萬元
新政自2019年4月15日起執行
以網簽日期為準
辣么!問題就來了!
新政策的具體變化你了解嗎?
你知道公積金除了買房還能怎么用嗎?
新政策變化
1
賬戶連續繳存半年以上方可申請貸款
貸款申請條件的調整,是新政的第一個變化。
根據規定,借款申請人申請貸款時應連續繳存住房公積金6個月(含)以上且本人住房公積金賬戶處于正常繳存狀態;或經中央國家機關住房資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資金中心)審核同意,處于緩繳、封存或者退休銷戶狀態的繳存職工。
同時,借款申請人夫妻雙方無尚未還清的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和政策性貼息貸款。
2
二套房認定“認房又認貸”
此次國管公積金中心也將二套房的認定標準調整為“認房又認貸”。
新政規定,借款申請人家庭(包括借款申請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本市無住房且夫妻雙方名下無住房貸款記錄(包括商業性住房貸款和住房公積金貸款記錄)的,按首套住房貸款政策辦理。
借款申請人家庭在本市無住房且名下僅有1筆住房貸款記錄的,以及在本市僅有1套住房且名下無住房貸款記錄或僅有同一套住房貸款記錄的,按二套住房貸款政策辦理。換句話說,曾經貸款買過房,無論是商貸還是公積金貸,現在賣小買大,從4月15日起按二套房認定。
被認定為二套以上住房的,不予貸款。
3
二套房最多貸60萬
新政此次也同時調整了首付款比例。
首付款方面,根據規定:借款申請人購買經濟適用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購房總價的20%;購買經濟適用住房之外的首套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購房總價的30%;購買二套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購房總價的60%。
借款申請人購買存量房屋的,購房總價以房屋評估值和購房合同總價兩者中較低者為準。
貸款額度方面:首套住房貸款最高額度為120萬元,執行貸款基準利率;二套住房貸款最高額度為60萬元,貸款利率為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1.1倍。
此外,在保證借款申請人基本生活費用的前提下,根據借款申請人所申請貸款金額、期限及適用利率,按等額本息還款法計算的月均還款額不應超過借款申請人月收入的60%。
同時,貸款期限不得超過25年,最長可計算到借款申請人法定退休年齡后5年,最高不得超過65周歲。
3
申請貸款無需提供身份證復印件等
對國管公積金繳存職工來說,好消息就是進一步精簡證明材料。
新政明確,借款申請人申請貸款時,只需攜帶身份證明、婚姻證明、購房首付款證明等材料原件,無需提供復印件;
借款申請人一方在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繳存住房公積金的,無需提供《住房公積金個人查詢單》;
通過全國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平臺轉入資金中心繳存住房公積金的,無需提供原繳存城市公積金中心開具的《異地貸款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使用證明》;
部隊轉業人員住房公積金繳存時間不滿足相關規定的,提供轉業證,無需提供其原所在部隊開具的《住房公積金繳存證明》。
此外,借款申請人到貸款經辦銀行網點辦理貸款申請手續時,自愿選擇開通EMS免費郵寄《借款合同》服務的,貸款發放后不必到銀行網點領取,實現貸款辦理“只跑一次”。
如何申請公積金貸款
公積金貸款優勢
那么!
要是不買房公積金就白交了?
當然不是~
除了買房,公積金還有很多用途呢!
公積金其他用途
1
建造、翻建、大修住房
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且未使用住房貸款的,職工及配偶可申請提取建修房被批準當月之前(含當月)的住房公積金金額,且提取金額合計不超過建修房的費用。
2
租 房
對于很多人來,房租帶來的壓力也不小。
而且隨著房價的攀升,房租也不斷水漲船高,一年到頭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租房者可以申請提取公積金用于支付房租,減輕自己的生活壓力。
公積金不僅可以支付配租或政府招租補貼的經濟租賃房房租,也可以支付市場租房房租,讓你不用再為房租發愁!
3
裝 修
住房公積金還可以在我們裝修的時候使用,這點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清楚,大家可以在各個地區的住房公積金的辦理處進行申請和咨詢。
就算目前買不了新房,裝修一下現有的家,也會讓人有一種住新房的感覺。而且現在裝修花銷也不低,用公積金會減少很大一部分開支,在提高住房質量的同時,還可以盡可能地不影響現有生活質量。
4
醫 療
除此之外,如果家庭成員患重大疾病或需重大手術進行住院治療,自己和配偶都可以申請提取公積金,用于支付醫療費用,申請時間在住院之日起一年內即可。
因此在醫療保險和公積金的雙重保障下,醫療費用的負擔也被大大減輕了。 而且如果被納入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救助范圍,本人和其配偶可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
申請條件:
家庭成員(包括職工、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患重大疾病或重大手術
包括心肌梗死;尿毒癥;白血病;肝硬化;再生障礙性貧血;風心二狹二閉;腦血管畸形;腦血管意外;壞死性腸梗阻;肝萎縮;嚴重復合性外傷;嚴重電擊傷;各種癌性病變;重大器官移植;冠狀動脈搭橋術;心臟瓣膜手術;主動脈手術;良性腦腫瘤;嚴重阿爾茨海默病;嚴重帕金森病;嚴重Ⅲ度燒傷;嚴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嚴重運動神經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