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卡帝樂鱷魚拉桿箱:產品如何實現從0-1的?】財金網消息 “聽到網上有人抱怨說都用90分,在機場又拿錯行李箱了……“我們就好開心,因為這證明我們的產品確實很受歡迎。
上市不到4年,多款產品囊括業內幾乎所有國際大獎,整個90分品牌蟬聯天貓銷量冠軍,它們是怎么完成從0-1產品創新的?
水滴產品學院 產品經理成長營開學模塊特別邀請開潤股份創新中心總經理,潤米科技設計合伙人楊繼棟老師帶來獨家分享,以下。
授課老師 | 楊繼棟
開潤股份創新中心總經理
潤米科技設計合伙人
01
不同視角
從0-1創新發展策略的3個視角:
微觀上,技術驅動創新帶來產品創新;
中觀上,市場驅動創新帶來商業創新;
宏觀上,資源整合創新帶來產業創新。
02
判斷趨勢
社會趨勢:隨時要看到全球各個國家制造業的第二條曲線到底在什么地方產生,要常問自己,如果日本、德國的制造業卷土重來,我們現在的產品會處在什么樣的格局?現在所有的知識體系,國際化的架構是不是能夠支撐這個大勢?
生活方式趨勢:2017年,以90分為突破口,我們觀察到出行將成為我們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我們在深度做單品的同時,開始關注產品與產品之間的組合關系,以消費者為中心,在橫向維度上,謹慎拓展出行產品的品類。
文化和市場趨勢:耐克有兩個很重要的部門——市場部和創新部,市場部門有很強的前瞻眼光,創新部門有很強的科學團隊支撐他們跟市場部門對話。
市場部門還有一個勢能,能夠把技術用五年到十年傳達到消費者,讓消費者認為這就是最先進的,所以當市場和產品兩個部門完全變成雙螺旋線的時候,這個時候企業的戰略執行力相當好。
產品和美學趨勢:你的產品美學和趨勢要想能夠把握得準,內部必須建立一個穩定的開發體系,逐層支撐,才能構建出品牌在行業里面的高度。
03
極致爆品
商業上判斷產業勢能;開發上探索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
選擇對手,知己知彼;選擇時間,天時地利;選擇規模;格局視野。
全面降維打擊,去除微笑曲線。
04
對話用戶
產品與用戶對話的要點:
在市場層面俯瞰消費群體——誰是極致用戶?
在品牌層面平視消費者——和消費者做朋友,尋找用戶突破點,提升產品性能;
在產品層面仰望消費者——把用戶當作上帝,關心滿意度,在定價上超預期。
如果想爆品,又基于內部和外部驅動的話,第一件事是選擇,我們先選擇大的用戶群體,盤子很大,就可以“隨便打一勺都夠喝”。
研發和供應鏈一定要深度的協同,改變微笑曲線。供應鏈協同創新,第一部分拆分商品模型,從功能拆分、產線拆分,到產品情感拆分、市場競品拆分、渠道拆分等等。
拆分維度越多越好,這不是個容易的活,簡單的事情別人已經在市場獲得證明了,要做的是更有深度的挖掘;其次是在多個維度上不斷進行迭代,保持自己的先進性。
05
企業創新
企業創新的4個維度:
商業上極致性價比(新的市場在哪里起來,新的機會點在哪里?);
組織上最簡短、最高效流程;
產品上最合理邏輯;
傳播上最直接描述。
06
商業創新
洞察市場的時間和空間維度,尋找核心競爭力的創新設計:
用戶痛點挖掘很重要,用同理心躲在他背后進行觀察,需求不是問出來的,是揣摩出來的;
設計一定是新瓶裝老酒,而且酒還要跟著口味變化,既要注重消費者心里認知又要給到驚喜;
跨界不同技術方案,緊跟科技潮流,賦能;
控制產品生命周期,及時調整第二條曲線。
07
產業創新
社會資源、產業資源整合;國際化與在地文化融合:
社會學樹立意義學說,烏合之眾,需要有領袖;
梳理行業標桿,形成品牌形象,構建用戶心智;
挖掘行業和科技的結合點,凸顯意義構建的價值;
多維度的維系品牌價值,時代新媒介的賦能。
08
創新路徑
早期的電商時代,所有線下產品走向線上,有賣點的產品,在網上一定很受歡迎,在PC上有各種評論、各種內容,所以科技產品上電商特別快,基本上保證你的產品有功能就能賣的好。
我把手機APP進入的第二個時代稱為后電商時代,這個東西不光要好,還得加上品牌,還要有折扣,要性價比高才能賣的好。
5G時代是互動+產品,消費者是場景購買,一個短視頻就激起了一個簡單的購買沖動,消費者為何要買你的商品,產品功能太同質化了,沒有時間解釋功能,所以你只是給了一個做這個決定的沖動而已。
未來的社交模式,視頻社交一定會越來越強大,那是我們另外的一個市場和工具,這個時候意義構建就變得無比強大。
課堂精彩問答
問:在目前國內產能過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趨勢下,中國制造的下一步發展怎么走,您有什么個人見解嗎?您怎么看待箱包這個領域生命周期的第二曲線?
答:大家讀懂國家的戰略規劃,其實很重要。在破局的時候,一定判讀國際地區釋放的信號,是有明確引導性的,比如說做供給側改革,一定是做產業供給側改革,其實這個就是市場的風向標。
中國制造的下一步怎么走,我覺得是看各個產業的,有些產業未來隨著消費的升級,可能還不一定需要人工智能去賦能,更需要安安心心的做東西。中國這么大的市場,千萬不能夠一竿子打死。
如果你還介于智能化制造和非智能化制造之間的話,一定要去思考,智能這件事情怎么用,未來講C2M(Customer-to-Manufactory),這件事情跟各個產業布局不一樣。
作為企業的負責人和供應鏈的管理者一定要看你的市場C2M的程度到了什么節點,然后供應鏈的共建到了什么程度。
所以整個中國的變化市場維度太大,同步所有的科技,要看自己的產業屬能,做自己的判斷。
箱包領域的第二個曲線,我覺得是品牌,不在功能。因為箱和包兩件事情,箱是一個低頻的工具性產品,我們把它做成了消費品,工具型產品的話,大家理論上對他的要求滿足就行了。
如果箱子的第二條曲線在于輕質化,未來是一種輕質生活,大家喜歡輕松的生活,輕盈的產品,輕松的出行,那么圍繞“輕”,就會做很多嘗試,挖掘不同的材料,因為新材料在低頻產品上要被普及起來有一定時間跨度,反而可以更篤定地做開發。
包不一樣,我們之前的包都是打性價比的,但是隨著消費進一步升級,性價比會出現消費趨同,消費趨同在有了錢以后是最大的弊病,有錢了為什么還買校服穿呢?所以肯定要做差異化,這個時候包的C2M柔性化工藝,包括品牌拉伸就變得極其難做。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得回到一個真正的商業模型上面去做,就是真正的一個品牌公司怎么運作的,這個是我認為我們的第二條曲線。 E
*本文根據楊繼棟老師在水滴產品學院的分享整理而成,更多精華筆記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