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大約生于2004年過完正月的第一天。彈指十四年過去,私募基金行業已從一顆不起眼的幼苗,成長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中的參天大樹,與證券、保險、信托等行業大哥并駕齊驅。短短十幾年發展,私募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已經占據了中國金融機構資管規模的10%,足可顧盼自雄。
隨著私募基金納入監管體系,成為正規軍的私募基金與中國資本市場共同成長,也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可,迎來暴發式增長,一舉突破10萬億規模,成為了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私募基金作為資管領域的先鋒軍,正引領中國財富管理發展新方向!
就目前國內私募基金表現出來的特點而言,可謂優勢多多。首先,私募基金的靈活性強,主要體現在其具有十足的個性化以及融合性強的特點,這就給予了投資人十分多樣化的選擇,同時也激活了市場。與公募基金十億百億的規模相比,規模較小的私募基金投資在操作上能夠及時跟進市場,根據市場變化趨勢快進快出,投資策略眾多。其次私募基金由于證券條款的靈活性導致其易于做出突破性的改變,不管在可轉換性又或者是回收性等方面均具有十分突出的優勢。再者私募基金的針對性強,這里的針對性更多的指的是投資者,這種指向性的高精度使得發行價格在某種程度上規避因證券市場的行情波動,從而不受到太多影響。私募更重視風險,私募的監管比信托有過之而無不及。信托有“一法三規”,私募基金有“一法六規”。最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和投資者的利益永遠是一致的,只有投資者賺到錢,私募才能賺到錢。所以私募基金的激勵機制更強,需要追求絕對的正收益。
伴隨著規模的快速擴張,私募基金行業的商業模式、業務規則等正在逐步成熟,私募機構的內部管理、人才培養等機制正逐步完善,行業監管、自律規則等制度體系也在不斷健全。在證監會的指導和全行業的支持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也出臺了一系列自律規則,旨在促進我國私募行業發展為目的。私募基金在我國金融領域已是重要組成部分,并且私募基金在推動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國民經濟提升等多方面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實中國私募基金行業在走過風雨兼程的十幾年時間里,無論從私募從業人員,還是產品數量、管理規模上來說,都得到了快速的壯大發展。私募基金市場在我國的發展已經逐漸基本成型,并以其自身獨有的靈活性和針對性讓許多人十分的關注,并且也顯著的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是相對于歐美市場,如何優化自身,如何在市場不是完全健全和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取得更長期的發展,這是一個值得私募從業者和金融監管層深思和研究的重大課題。昊泰資本創始人劉振談到。
如果按照行業的二八法則來判斷,在私募基金這個行業中,百分之八十基本上被這樣那樣的問題所困惑著,發展得不是那么的理想。個別極端不成熟的私募管理機構,甚至可以說是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因此私募基金行業要想真正獲得長久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應該說我們的私募基金監管層必須努力要把好幾道關。昊泰資本創始人劉振認為以下幾方面缺一不可。
一、加強私募基金信息核實。
備案信息的真實性直接關系到私募基金在后續操作中的真實性,應當在私募基金的備案信息審核中更加嚴格。行政部門、證監會和私募基金行業協會應該分別進行備案信息的真實性的審核,防止疏漏,從根源上避免私募基金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二、強化募集資金監管。
募集對象的審查目前來說是私募基金起到主要作用,除了投資門檻外,投資人的其他信息如個人家庭收入等都存在造假空間,且造假難度小。應當對私募基金的募集對象進行全面的審核,尤其是要加強對個人和家庭收入的核查,可通過銀行流水、不動產價值評估等方式進行資產認定。
三、規范私募基金操作運營。
對私募基金的資產審查應當常態化,不給資產違規運作留有時間和空間。定期對私募基金的資產運營、融投資等進行審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處罰。與此同時,應當明晰財產權屬,防止挪用現象發生。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當在私募基金派駐常駐人員,專門負責賬目支出審查,賬目支出應當依法依規并報備常駐人員,防止違法列支行為發生。同時要增加賬目支出的會計環節,完善內部審核程序,有效治理違法列支行為。
四、督促私募管理公司及時完善公司制私募基金管理。
私募管理機構應當制定完善的公司的管理制度并及時向投資者公開,便于投資者履行監督權力,與此同時規章制度應當及時報備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管理制度應當包括公司的日常運營、資產管理、人員管理、投融資、利益分配等內容。
最后總結,從上述論點可以得出,未來可以預期的是 國內私募行業一定會迅速朝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尤其在已開始施行的新規背景之下,回歸專業成熟的資產管理業務方向是未來私募一個大的主題。這將促使私募行業良性洗牌,并且有助于讓優秀的私募機構在日趨完善的機制下脫穎而出,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