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優速快遞總裁身亡是這么回事?】財金網消息 余聯兵什么意外引發網友們猜測不斷,余聯兵什么意外,余聯兵怎么死的,現如今余聯兵死后誰來繼承優速快遞,雖然優速快遞并不如順豐、中通等快遞一般業務龐大,但是也是擁有了很多忠實的用戶。這次余聯兵死后誰來繼承優速,令很多人都十分關注。余聯兵什么意外,余聯兵怎么死的,是否真的如同網友猜測那樣,有人故意殺害余聯兵呢?5月3日晚間,優速物流有限公司發布內部公告稱,優速快遞董事長兼總裁余聯兵先生發生意外,于5月2日不幸離世,享年47歲。
今天下午,據看看新聞消息,事發當日,余聯兵及其32歲的妻子兩人在房間內發生爭執。有目擊者事后看到,妻子親屬曾來找人,并試圖破門進入。而據小區居民介紹,隨后有大量民警趕來勘查,并在現場拉起警戒線,而房門打開后發現余聯兵及其妻子二人已不幸死亡。馀聯兵怎么死的5月4日,優速物流有限公司發布訃告稱,該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余聯兵因發生意外,于北京時間2019年5月2日12時許,不幸離世,享年47歲。經優速董事會討論,決定任命香港優速董事長莫浩強先生為優速總裁。據介紹,余聯兵出生于四川省達州市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992年創業,從事過票務代理、國際快遞代理等業務。2002年到2009年間,曾先后參與速爾、龍邦兩家快遞公司的創建。2009年起,創立優速公司,擔任優速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并成功將優速品牌打造成全國性快遞品牌。
馀聯兵什么意外優速物流稱,在此意外事件發生后,公司主要管理層已在第一時間快速響應并妥善處置。在主要股東和全體董事會成員的支持下,公司運營秩序正常,網絡狀態穩定,各項工作和任務推進未受任何影響。公司現有投資方均在第一時間表態,將一如既往的支持優速發展,信任并看好以莫浩強總裁為首的管理團隊能力,并將堅定的推動優速快遞做大做強。
余聯兵死后誰來繼承優速優速物流還希望管理層、全國網點在莫浩強的帶領下凝心聚力,做好做優本職工作,持續服務好網點,實現優速既定目標。官網資料顯示,優速物流有限公司創立于2009年,總部位于上海青浦,是一家提供全國性快遞服務的規模型快遞企業。目前,優速已經在全國建立分撥中心97個,擁有營業網點超過6000家,員工70000余人,運輸車輛20000余臺。優速致力于成為性價比最優的大包裹快遞公司,富士康、海爾、固特異、夢潔等一大批海內外知名企業成為了優速的戰略合作伙伴。作為優速快遞的創始人與掌舵者,余聯兵一直被認為是優速快遞的靈魂人物。他生于1972年,現年47歲,17歲從四川來到深圳,兩年后創業,從事過票務代理、國際快遞代理等業務。從2002年到2009年,他先后參與了速爾快遞、龍邦快遞等公司的創建,2009年11月在虎門創建了優速快遞,擔任優速快遞董事長。余聯兵熱心公益,2015年,余聯兵宣布優速快遞包裝盒上將印上“免費午餐”公益廣告,將快遞當做新媒體,向社會傳播正能量。2008年12月,余聯兵奔赴四川青川為寒冬中受災的六所學校的學生送去溫暖,現金捐贈達38萬元。如今,余聯兵意外去世,莫浩強接任總裁,盡管公司正常業務沒有受到影響,但是最大股東和主要創始人離世,短期來看會影響優速目前的轉型,長期來看對優速快遞未來戰略勢必有影響。不過,對于接任者莫浩強,該業內人士也表示看好:“莫浩強作為優速的創始成員之一,且一直都在負責優速的業務,具備統管整個優速的能力。
延伸閱讀:無人機快遞許可來了 無人機送快遞,真的近了嗎?
近日,順豐拿到了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試點)許可證。根據許可證的規定,順豐可在民航局批準的試點區域內使用無人機開展物流配送。首張運營牌照的頒發,意味著我國工業型無人機運用取得政策上的突破。那么,無人機送快遞,真的近了嗎?
物流行業熱衷無人機配送
此番取得首張運營牌照,讓順豐一躍成為國內物流無人機的領先者。早在2012年順豐就提出無人機物流的設想,希望通過“大型有人運輸機+支線大型無人機+末端小型無人機”的三段式空運鏈條,實現36小時通達全國的物流網絡。
對于無人機,順豐的構想是用無人機實現航空物流網絡干支對接,輔以陸運以及快遞員在配送末端的到門服務,以完成對大部分城市的空網覆蓋。換言之,順豐的無人機不僅僅針對末端最后一公里,更是針對支線無人機運輸。
據介紹,順豐多旋翼無人機最大有效載重從幾公斤到幾十公斤不等,最大載重飛行距離從幾十公里到100多公里。同時,順豐正在積極建立支線物流無人機運營能力,合作研發大型物流無人機。近期順豐參股的朗星無人機公司專門為順豐研發的AT200,最大航程達到2000公里,10立方米的貨艙最多可以承載1.5噸重的貨物,以260公里的時速巡航。
應用方面,順豐的無人機短期內并不會直接面向客戶,而是進行順豐速運不同網點之間的配送。以此次獲取牌照的試點區域為例,順豐無人機主要用于將貨物送往人力配送較難、較慢的偏遠地區,以提高效率、減少人力成本。
市場預計,京東是繼順豐后最有望獲得牌照的企業。2月5日,京東在西安獲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授牌“陜西省無人機航空物流多式聯運創新試點”。此前,京東已經獲得陜西省頒發的覆蓋該省全境的無人機空域書面批文。
京東目前已完成無人機飛控調度中心、飛服中心、研發中心、制造中心等一系列配套技術與設施的落地。同時,京東聯合英偉達宣布未來5年內生產100萬臺無人機,補充末端配送的能力不足與成本較高的痛點。
京東的試點也遍地開花。除了陜西,2017年12月,京東在四川涼山投放無人機;今年3月26日,京東在海南省試運營的第一個無人機配送站正式啟用。京東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表示,京東將在全國建設上萬個無人機機場,所有的商品都能在24小時之內送達消費者。
實際上,國內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首次試驗是由圓通與淘寶在2015年完成的。2017年10月,菜鳥網絡公開進行無人機群組試驗,滿載6箱貨品,耗時9分鐘,飛越近5公里的海峽,為農村淘寶提供物流服務。今年3月,菜鳥再次進行試驗,利用無人機承接獅峰龍井的采摘。
無人機運輸三大痛點待解
國內物流行業對于無人機的熱衷來源于傳統快遞物流方式已出現瓶頸。未來汽車飽和度將進一步加大,傳統地面運輸將受到越來越多的制約,打造高效、快速的物流體系迫在眉睫。物流企業通過資本融資、租賃采購干線貨機補充運力;電商企業則進一步升級倉儲能力,保證倉庫足夠貼近目標客戶,減少大規模高時效性干線物流。盡管上述方式壓縮了干線物流時間,支線物流以及最后一公里配送瓶頸仍然無法通過現有科技有效突破,因此各方均以1000米以下的空域作為關鍵資源,支線固定翼+小型旋翼無人機成為發展關鍵。
盡管市場鏖戰正酣,但業內專家認為,未來無人機在物流領域的發展還有三個問題有待解決:一是無人機的安全性問題,如何將無人機的事故風險概率控制在合理范圍,目前的技術還無法完全消除大眾擔憂;二是穩定性問題,與民航客機或者貨機相同,無人機尤其小型無人機對天氣影響更敏感,無論是可見的風、雨、雪、霧等大范圍天氣因素,還是晴空風切變、突發氣流等難以預見的情況,都會對無人機產生較大影響;三是政策因素,在無人機應用方面,監管仍處于摸索階段,不確定性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