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歷久彌新的經驗做法,安化縣“楓橋經驗”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兩大經驗:一是“三早”工作機制,早預警、早教育、早調解;二是“三重點”工作機制,重點人員、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開展矛盾糾紛專項排查和化解。
“‘三早’工作機制創新出臺后,敏感信息“即時上報”、動態信息“一周一報”、定期聯席會商,確保矛盾隱患早發現。”安化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曾華介紹,對于企業轉制、山林土地糾紛、勞動安全事故等容易引發群體性糾紛的情況,必須有的放矢做好教育疏導工作。安化縣對重點人員實行領導干部“一人包一人”、鎮村干部“一群包一片”、群團組織“一家包一個”的方式上門教育引導,共幫共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積極推行“三級聯調”工作機制,主動靠前工作,妥善控制,努力實現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全縣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優勢,通過律師聯村、法律援助、司法確認等公共法律服務,以專業團隊和專業服務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解決問題的矛盾糾紛化解通道。
2018年,全縣各級調解組織共開展糾紛排查452次,預防糾紛558件,化解矛盾4075件,其中重大疑難復雜案件197件,涉及金額2060萬元,化解信訪積案45起。7個專業調解組織成功調解矛盾糾紛4000余起。2018年,全縣共發生交通事故5946起,其中當事人自行協商和解1865起,快處快賠化解1661起,交警隊行政調解1226起,法院訴前調解、司法調解142起,交調委調解815起,法院判決237起,調解、和解率達96%以上。積極推進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工作,2018年全縣共完成司法確認12例,均為多年未決的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