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亮的河水碧波蕩漾,岸線上楊柳輕拂,游人或漫步或閑談,水上巴士穿過始建于明代的拱宸橋洞而來,千百年的運河文化遺存盡攬眼底……
這里是位于中國大運河南端的杭州拱墅區,很難想象眼前的風光曾是杭州老工業區,一批“大塊頭”工業企業的聚集,讓產業“笨重”、環境臟亂,一度成了人們對這里的第一印象。
“經濟結構轉型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也需要破立并舉的措施。”拱墅區委書記朱建明說,近十幾年來,當地大力推動“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關停遷轉污染企業1500余家的同時,也為信息經濟、創意產業、中高端服務業騰出發展空間,實現了從老工業區到現代商業商務區的鳳凰涅槃。
拱墅區的蝶變是浙江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倒逼,積極發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不斷調結構促轉型的縮影。2018年,浙江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733家、整治“低散亂”企業(作坊)3.6萬家,產業結構持續得到優化。
“這些年,企業對環保的理解和認識正在逐漸深化,擯棄‘竭澤而漁’的方式,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已經在環境和經濟兩方面都顯現了成效,并成為企業和政府的共識。” 浙江省印染行業協會會長、海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傳海說。
據浙江生態環境部門統計,2018年,浙江環境質量在較高水平上持續向好。地表水省控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達84.6%,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全省設區市空氣優良天數比率85.3%,同比上升2.6個百分點,綠水青山這張“金名片”愈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