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省委原副秘書長、省統籌城鄉研究會指導委主任朱以莊,民盟省委常委、省政協委員、省統籌城鄉研究會會長、省中農統籌城鄉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羅友平等一行蒞臨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調研高質量發展工作。
調研組一行深入瀘州步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深入了解了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的產業培育、項目招引、平臺打造、企業服務等工作,以及瀘州步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發展脈絡、科研實力、產品銷售、市場前景等情況。
瀘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曹建國,瀘州市副市長、瀘縣縣委書記薛學深,瀘縣縣委副書記、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黨工委書記張學彬,瀘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張文杰,瀘縣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縣總工會主席楊雙全等一行陪同調研。
聚焦高質量發展
走近瀘縣產業高質量發展
瀘縣聚焦轉型升級,厚植縣域經濟發展產業優勢。圍繞“3+2”主導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推動酒類企業保品質、創品牌、拓渠道、去庫存,不斷提升瀘縣優質白酒核心競爭力;發揮政策、平臺、人才、渠道優勢,創建川渝滇黔醫藥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醫藥產業;依托全縣454家(總包資質209家,特級1家,一級24家)建筑企業,成立建筑業總部經濟基地,做強“中國建筑之鄉”品牌,推動瀘縣從建筑大縣向建筑強縣轉型發展。
走進瀘縣園區高質量發展
瀘縣聚焦園區建設,夯實縣域經濟發展基礎平臺。始終把園區作為工業發展的主戰場,配置要素資源、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承載能力。瀘縣經開區創成省級經開區,入駐企業297家,建成區面積8平方公里;醫藥產業園成為瀘州國家高新區核心園區,列入四川省重點發展五大醫藥園區,入駐步長制藥、科瑞德制藥等企業73家,上市企業4家。形成 “一園一區”發展格局,園區經濟占全縣工業的70%以上。
走進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
高質量發展
01
規劃設計高端化 發展理念差異化
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位于瀘縣縣城,總體規劃面積21.3平方公里,由新加坡裕廊國際高端設計。園區堅持“高端規劃、差異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揮本土藥材之鄉的優勢、精細化工基地優勢、發酵釀造核心基地優勢和醫療技術創新優勢,建設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保化品、醫貿流通四大功能區;充分依托大學科教園、孵化園及智力支持平臺,形成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園區按照“以產興城、產城一體”的規劃理念,在功能區周邊同步推進生活配套建設,實現水、電、氣、路、網等基礎設施全覆蓋,學校、醫院、商業中心、濕地公園等生活設施全配套,巴蜀文化、中醫文化、名酒文化等多種文化要素全匯集,構建一座可持續發展的高新醫藥產業新城。
02
配套平臺特色化 科研研發專業化
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致力于搭建特色平臺,積極推進共性關鍵技術平臺建設,打造全國首個完整新藥評價研究體系,為企業提供成藥評價、藥效學評價、藥代動力學評價、安全評價、臨床評價等五大評價“一站式”服務。致力于建設國內先進的生產型孵化器,集廣孵化、大中試、高質量、精生產等多種特色為一體,為企業提供符合GMP標準的孵化和生產設施,幫助企業整合資源、降低成本,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同時,園區與四川大學、陸軍軍醫大學、上海藥物研究所等8個研發機構,四川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等10所高校達成戰略合作,聯合川渝兩地41家高校、科研院所、三甲醫院、園區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川渝醫藥行業協同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搭建人才技術共享平臺,實現人才技術交流互動、科研成果轉移轉化。
03
政策服務個性化 產業培育優良化
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提供強大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特別在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等方面制定了個性化的優惠政策。對科技創新提供全程扶持:對生物藥、化學藥、中藥新藥研發,分別給予最高補助1200萬元、1000萬元、800萬元獎勵;對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最高給予1000萬元獎勵。鼓勵和支持企業引進人才:采取產業人才定向培訓、中端人才合作培養、高端人才享受特殊津貼、領軍人才技術持股等方式,聚力打造人才洼地。
園區突出政策優惠的同時,著力打造優良的創業發展平臺、優質高效的投資環境,努力構建“貼心、安心、舒心、放心”的八大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新藥研發服務、知識產權服務、技術中介服務、成果轉移服務、會計審計服務、法律咨詢服務、基礎設施服務、投融資服務等全方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