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清澗涵養沿黃產業
千年棗鄉盡抒棗業風流
三千年多的棗樹栽培歷史使清澗縣成為了“中國紅棗之鄉”。從兩萬畝的棗林面積發展到現在九十萬畝;從畜馱人背的麻袋整裝到運輸鏈上的精品包裝;從批售原棗到多元化的精加工成品棗;從“聽天由命”式的粗放管理到“技術改變命運”式的精細化管理……
記者 李源 文/圖
建國以來,清澗紅棗產業經歷了多次改革性的變化,黃河灘棗由此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作為中國優質紅棗基地重點縣,清澗縣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并將紅棗產業視為整個縣域產業發展中的重點發展品牌。
90年代初期,在清澗存在這樣的“怪事”,干部下鄉或者朋友來清澗,招待人寧愿請客人吃豬肉都不請吃紅棗!因為當時清澗的紅棗處于市場價格傳奇時期,企業收購回來1元/斤的原棗,加工包裝銷售的價格能賣到20元左右,比豬肉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