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深入,制造業呈現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智能制造作為重要方向,正在不斷突破新技術、催生新業態,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首先,智能制造是世界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大趨勢。美國繼2012年提出《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后,今年發布了《美國先進制造業領導力戰略》;德國在實施“工業4.0”的基礎上,新出臺了《國家工業戰略2030》;日本提出《機器人新戰略》和“社會5.0戰略”,加緊在智能制造領域進行戰略布局。面對歷史機遇,中國也在積極推進智能制造。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綜觀各國發展戰略,實施方式雖有差異,但目標方向基本相同,根本在于試圖大幅度提高制造業的效率、效益,可謂異曲同工,殊途同歸。
其次,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經過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制造業大國,但總體來看依然大而不強、強而不精,整體發展質量不高。近年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步加大,GDP增速從2010年的10.3%降到去年的6.6%。出現這種變化,一方面是由于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規律性現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新舊動能轉換滯后。要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依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結合不僅為傳統生產要素賦能,同時也打破了勞動力、資本、土地等有限供給對經濟增長的制約,為產業持續升級、轉型發展提供了基礎和可能。
再次,智能制造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2015年以來,中國聚焦制造業關鍵環節,積極推進智能制造。通過不斷探索、反復試錯,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有效促進了制造業智能化升級。四年來共遴選305個試點示范項目,覆蓋31個省區市、92個行業中類。初步摸底,這些項目智能化改造后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7.6%,運營成本降低21.2%。二是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模式。如服裝、家居等領域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航空、汽車等領域的網絡化協同設計模式,電力裝備、工程機械等領域的遠程運維模式等,并復制推廣3200多個項目,推動了企業生產方式轉變、制造服務化轉型。三是各地走出了獨具特色的區域發展路徑。如江蘇、廣東等地,針對企業“想改不會改、想投不敢投”的顧慮,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請第三方機構為企業“把脈會診”,幫助企業轉型;又如浙江新昌依托本地服務商,對100多家中小軸承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平均設備利用率由58.7%提高到80%以上。
此外,智能制造帶動了新興產業的加速發展,如中國連續5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第一大應用市場,3D打印近4年平均增速超過30%。實踐證明,智能制造是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有效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