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公園城市,不僅有美麗的外表,還有著“科技感”“現代感”十足的內涵。
沿著興隆湖畔向華西醫院天府分院走去,分院對面看似平常的公園場景,其實暗藏玄機。“地上是公園,地下是污水處理廠。”在天府新區第一下沉式再生水廠廠長謝光勇的帶領下,穿過長約50米的地下走廊,這座下沉式再生水廠的神秘面紗逐漸揭開,“經過三大關口,我們的污水變清水,就能進行水資源的回收利用。”
處理后的水會進入到哪里?謝光勇介紹,處理后的水能達到地表水類IV類水標準,其中約有4萬噸水可為鹿溪河提供生態補水,另外部分高品質再生水經天府新區綜合管廊后,將為成都科學城提供公建清洗、道路沖洗、綠化澆灑等。
這個下沉式再生水廠采用中國水環境集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下沉式再生水系統,集環境污染治理與公園城市建設于一體,實現“一地三層多用途”:將污水處理廠建于地下空間,地面空間建設景觀活水公園及科普展廳。謝光勇算了一個經濟賬,這種下沉式污水廠占地僅為同規模的傳統地面式污水廠的三分之一,顯著降低土地、管網投資,有效解決“鄰避”難題,提升周邊環境質量。
行走中,記者發現,天府新區的地下“大有文章”。在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雅州路綜合管廊監控中心,綜合管廊機器人項目負責人何婷正和同事忙著網絡測試,“網絡測試一通,我們的研發綜合管廊機器人就可以開始工作。”眼前,一個機器人正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對綜合管廊設備設施的工作狀態進行檢測。
什么是綜合管廊?邱偉比喻說,就像在城市地下建“房子”,專門給電力、通信、燃氣等各種市政公用管線“居住”。“以前,我們的各種線都直接埋在路面下。一有問題,只能開挖處理,影響交通。有了綜合管廊,我們可以在地下直接檢修。目前,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已建、在建綜合管廊里程達50公里。”
地下的精彩,還將在更大范圍內繼續。四川省四川天府新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區已出臺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管理辦法,將加快推進優化集約利用地下城市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