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零售業繼續深化新零售變革的一年,各大玩家一邊完善運營模式一邊探索新興業態。其中,無人零售作為一個新興細分行業,收到的關注度毫無疑問是最高的。
無人零售主要包括無人便利店(或無人超市)、無人貨架兩種形態。隨著變革的深入,電商巨頭也紛紛入局。領頭羊亞馬遜Amazon Go迄今為止開了12家店無人店,京東也開始試水無人超市和無人便利店。阿里也推出了淘咖啡,并在淘寶造物節展示。
無人零售行業雖然處于萌芽階段,但發展速度驚人,通過觀察無人零售相關的大型展會發現,目前涉及無人零售領域相關的企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即將于2019年8月21日-23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的第三屆無人零售大會,以零售新概念作為主題,全方面闡述新零售的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大會將邀請包括深蘭科技、繽果盒子、富士冰山、大潤發發到家、天使之橙、飯美美、海爾、雷納森、倍便利、盒便利、逗號智能、米果微超、博思得、中亞股份(12.50 +2.71%,)等無人零售行業龍頭企業在內的近400家相關企業、近百家投資機構共同參與,同期還將舉辦近60場行業高端論壇。
無人零售市場方興未艾
此外,從無人零售行業的市場規模也可看出,行業正在迅速發展。
中商產業研究院《2017年中國無人零售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僅僅興起一年,2017年中國無人零售店交易規模就達到了100億元。2018年無人零售店交易規模達到330億元,增長率為230%。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新零售行業投融資現狀分析》的一組數據,2017年新零售行業新成立57家公司,全年共發生172起投資事件,其中無人零售融資多達93起,占新零售領域全年獲投事件的半數以上。
無人零售在2017年集中爆發,得益于消費端和零售端的共同驅動。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費偏好逐漸向高品質和個性化服務傾斜,追求沉浸式和即時性的消費體驗,這推動了無人零售的發展。而對于零售商家來說,同時期外部大環境也呈現出行業向前發展的趨勢:一方面,行業相關的扶持政策出臺和資本的大量投入,推動了無人零售的發展浪潮;另一方面,移動支付開始普及,包括AR/VR/MR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和RFID技術在內的新興科技迅速發展,為無人零售模式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無人零售設備仍有較大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無人零售場景落地的需求與可行性有了更多的支撐,無人零售場景落地作為新零售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將成為市場與資本關注的重點。目前無人零售行業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行業上游的信息技術行業、智能運輸行業。而在場景落地及相關無人設備的研發上仍處于初期階段,先階段無人零售的場景落地模式與設備,大多受自動售貨模式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衍生,對庫存管理、供貨等環節關注度不高,仍極大依賴人工管理,而無人零售模式,最終面對的面向消費者的場景落地。
因此,盡管在過去的2年中,無人零售行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對于未來無人零售模式的場景化落地,特別是無人設備的場景化應用,仍有較大的開發空間,也為從事無人零售設備的研發與制造的企業帶來發展機遇。
跨界展會充滿機遇
在新零售引領消費未來的大勢下,也吸引了來自其他領域的關注。本屆無人零售大會的主辦方上海米伽合貿展覽有限公司,是Mega Expo Holdings Limited旗下會展行業投資并購平臺米伽會展國際有限公司在大陸的第一家合資子公司。
米伽會展始終保持著行業前瞻性和敏銳卓越的洞察力。自2018年12月,米伽會展完成了對上海伽貿展覽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正式更名為上海米伽合貿展覽有限公司)的收購后,便與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無人店分會達成戰略合作,正式進軍消費領域會展市場。
Mega Expo Holdings Limited董事會主席鄧仲麟先生表示:“米伽會展將致力于消費、醫療以及金融領域相關展覽的投資和開發。希望通過我們的展會促進產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交流、帶動行業的技術發展,為我們的客戶和觀眾提供一個高效可靠的商業信息和咨詢平臺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商機。”
近年隨著中國展覽行業的發展,展覽經濟正在逐步受到關注。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8)》(下稱《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中國境內舉辦的經貿類展覽數量約為3,800個,展覽總面積約達1億3千萬平方米。
報告認為,中國會展業目前呈現五大趨勢:一是綠色展覽、融合發展的理念漸成共識。二是新戰略新產業新形勢將成為展覽新題材。三是消費類、文化類展覽將繼續發展壯大。四是融合發展、跨界發展成為展覽新模式。五是信息技術加快會展服務方式不斷創新。
米伽會展作為中國會展產業鏈接資本市場的先驅者,在戰略布局中,新興科技對傳統產業的注入以及跨領域資源的融合都將是關注重點。
作為中國大陸展覽市場新興勢力,米伽會展將承載母公司豐富的國際辦展理念和經驗充分發揮和利用上市平臺作用。米伽會展將聯手中國優秀的展覽企業,結合國際展覽先進的運作和管理體系,運用本土化優秀管理模式,帶動中國展覽業的發展,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展覽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