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5日,美國《時代》周刊刊登了一篇名為《中國鄂爾多斯:一座現代“鬼城”》的文章。文中稱,鄂爾多斯的康巴什新區在一片荒地之上修建而成,不僅擁有劇院、藝術中心、博物館等奢華的公共設施,還有一片片別墅和中產階級的連排屋,但是該地區人煙稀少,空曠死寂,宛如一座“鬼城”。到了2012年,英國BBC也做出了類似的報道,稱鄂爾多斯是“中國最大的鬼城”,而康巴什就是“中國房地產泡沫的最佳展示品”。
據了解,康巴什占地約352平方公里,中心市區約有32平方公里,最初是為100萬人居住而打造的新區,但在2010年時,當地的常住人口卻只有2.86萬。走在康巴什寬闊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人影,偶爾有人路過,也是悠閑的環衛工人。康巴什的600位環衛工人幾乎都是外地人,他們每人負責一條馬路上10個路燈之間的清潔衛生,看似范圍很大,實則工作量很小,因為街上鮮有行人,垃圾自然也就很少。
除了環衛工人,建筑工人、公務員、學生、商人等,多數也并非康巴什本地人。一名出租車司機說:“現在很多工地都停工了,建筑工人紛紛離開,又沒什么外地人來,常駐本地的人又幾乎都有車,生意越來越難做。”記者走訪了幾個工地,的確發現建筑吊塔等機械都停止了運轉,只有寥寥幾個工人蹲在腳手架邊抽煙。在其中一處工地,留守人員告訴記者,原本這個工程有幾百個工人,后來投資方撤資,老板又不肯徹底放棄,所以就這么耗著,有些耗不下去的,就成了爛尾樓。而那些成片的空置樓房也只剩十幾個人留守,售樓中心更是形同虛設,門可羅雀。
其實,只要看看道路兩旁大門緊閉的商鋪就能感受到,外表看似奢華的康巴什非常蕭條。信步走過一條街,就能在墻上看到不少“店鋪出租”、“房屋轉讓”的海報。一位從北京來開店的鄧先生說:“我開的是私人會所,光是裝修就花了一、兩百萬。但是因為人少,直到現在店鋪都沒開起來,所有投資的本錢都打了水漂。”據悉,鄧先生已將私人會所掛牌轉讓,可是三、四個月過去,依舊無人問津……
康巴什曾被譽為“中國最富裕的城市”。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最大的廣場,還有亞洲最高的音樂噴泉、奢華如宮殿的博物館、大劇院……當夜晚的霓虹燈亮起,整個城市顯得富麗堂皇,豪華無比。但同時,康巴什又背負著“鬼城”的名號,市民連購買衣服、電器等,都不得不開車到20多公里外,才能找到營業的商場。這種超前建設帶來的“鬼城現象”,其實普遍存在于當今的中國。比如,號稱“亞洲最大別墅區”的天津市京津新城,曾獲得“城市規劃設計杰出獎”的鄭州市鄭東新區,新樓林立的昆明市呈貢新區,都因為人煙稀少、房屋成片空置而成為媒體評頭論足的“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