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要成功實現轉型需突破多維度剛性路徑依賴,“政企關系”突破政府主導,“治理結構”轉變行政思維,“業務體系”構建可伸可縮靈活性。在轉型要考慮的幾大維度中,南京卓遠認為“業務體系”構建涉及城投的產業發展之路,城投轉型能否取得成功,取決于產業發展之路能否順利推進。
那么城投如何踩準城市發展規律,主動謀劃新型業務,并割舍相關業務?如何利用自身的資源稟賦探索適宜的、符合區域經濟發展的產業發展之路?帶著以上的疑問,本文將結合南京卓遠2019年城投調研,以各地域150多家城投公司轉型探索為案例支撐,初步展現我們的理解和思考。
1、以“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產業鏈延伸的產業發展之路
多數城投的基礎設施業務以融資、投資為主,很少介入(或不具備實力,并存在政策障礙)前期的設計、施工或建設等環節。但這一現狀逐步打破。湖北某地級市整合全市設計資源(規劃設計、園林設計、建筑設計等)、市政施工資源(道路、橋梁資質等)、建筑資源(房地產等)打造設計咨詢集團。仙桃城投整合市屬勘測設計院、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并與公司設計、規劃、檢測合并組建城市建設咨詢公司從而實現上游規劃設計板塊資源的有效整合。除此以外,吉林長春城投、福建泉州城建集團、江西上饒城投等都有類似產業發展舉措。
除了向產業鏈上游延伸拓寬產業發展之路外,更多的城投以擁有的資源為依托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實現產業鏈價值倍增。下游業務的延伸分為兩種,一是項目具備運營屬性,從而順利的介入運營環節,此類延伸基本以項目為主體,多見于文旅類項目、交通類項目(收費公路)等;二是依托資源(具備部分壟斷屬性)延伸開拓新業務,如依托土地資源,介入房地產開發業務;依托道路等交通資源介入停車場、充電樁、廣告等業務。
2、新興業務的產業發展之路
本次調研所涉及的150多家城投公司轉型皆有所涉獵新興業務產業投資。江西贛州發投收購醫藥業務,與北大青鳥戰略合作布局教育領域;馬鞍山江東控股集團攜手央企和醫療集團介入康養業務。大同建投與民營企業合作介入新材料、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和充電電站)業務,同時積極布局黃花產業、杏果產業等農業板塊,打造農業全產業鏈,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蘭州建投與山東省腫瘤醫院、中科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建設國內有較高水準的重離子腫瘤專科示范醫院,圍繞高原夏菜特色區域農產品,自主投資農產品物流中心等。銀川通聯資本投資濱河新區紡織產業集群,投資濟寧如意公司,并與其協作收購國際私募巨頭KKR及其他股東擁有的SMCP集團84.5%股權,后在法國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上市完成股權退出。
可以發現,雖然存在區域發展差異,但城投公司在產業發展之路上已有可圈可點的新作為,產業轉型初見成效,也更加增強了我們對自己提出的“城投公司應從‘融資端’向‘投資端’轉型”趨勢判斷的信心。